×

防御狙击手

日军师团人均100发子弹毙伤美军15000人,为何却没出现传奇狙击手?电视剧中的狙击手都是首先攻击指挥官,实际中战争真的是这样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05-13 14:33:03 浏览4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日军师团人均100发子弹毙伤美军15000人,为何却没出现传奇狙击手

上世纪70年代时,本文作者曾经接触过抗战老兵,当时,日本人背着刺刀枪进村时,村里的狗都不敢叫。老年人说日本人是有威光的,狗在外来人进村时,都是毫不客气地汪汪乱叫,但日本人来了,村里的狗就是不敢叫。

他所在的连队,与日军大大小小打过几仗,但真的都未看清楚日军的脸,双方都是在数百米开外就相互“乒乒乓乓”地开枪了。

日军炮火轰炸、轻重机枪侧翼掩护射击,装上军刺的步枪冲锋,一般很难守住阵地,有时还未打光弹仓内的子弹,拔腿就跑,跑了越快越好,日本人的步枪不仅打得远,而且打得准,跑慢了肯定性命不保。

据老兵讲日本人枪法很准,400米内跪姿射击,都能击中胸肚,百米内爆头是常态,在与日本人对射时,基本上都不是对手,除了被日本人的“小钢炮”炸死的,要算被日本人步枪打死的人多。

除了38式、99式步枪,日军的96/99式轻机枪和92式重机枪也打得远打得准,最让士兵头痛和害怕的却是日军的“小钢炮”(原话如此),一炸一个准,倒下一大片。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时,《兵器知识》、《轻兵器》等军事类科普杂志还未创刊,也没有什么网络,军事哪有现在这样的热度,本文作者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小钢炮”。

现在,判断抗战老兵所说的“小钢炮”,不是89式掷弹筒,就是92式步兵炮;或是94式70mm迫击炮,抑或是97式90mm迫击炮。

当时,侵华日军装备的不是38式6.5mm步枪,就是99式7.7mm步枪,都是5发弹仓供弹拉大栓的手动步枪,尽管发射速度不如美军装备的8发漏夹弹仓供弹的M-1加兰德7.62mm半自动步枪快,但有效射程远,射击精度非常高。

日军经过刻苦训练,个个枪法都很准,有些作战分队中装备有1支带瞄准镜的由38式步枪改装的97式狙击铳,发射6.5×50mm步枪弹,或是由99式短步枪改装的99式短狙击铳,发射7.7×58mm步枪弹,极大提高了日军步兵分队的远程打击能力。

由于日军装备冲锋枪数量少,也没装备半自动步枪,都是以手动步枪兵为主,射击水平都不差,也没有严格意义的狙击手。

使用97/99狙击铳的日军,不是作为狙击手使用的,而是枪法好的步枪兵,各分队中挑出射击出色的步枪手,才配备使用97/99狙击铳。

日军97/99狙击铳手,随步兵分队作战,或是单独作战,是作为步枪手使用的,不是专业的狙击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袭击干扰战术为主;而是盯死在战位上,强硬阻止美军的进攻,打到自身战死为止。

在一个阵位,开枪即暴露目标的背景下,日军持97/99狙击铳的士兵,很难大量击杀美军,能打死数个美军,已经是非常出色的战绩了。

美军不仅枪械火力猛,装备有M-1半自动步枪、M-1卡宾枪和M-1/3冲锋枪,而且炮火也非常猛烈,有时能呼唤战机来投弹,因此,日军优秀的步枪兵,很难创造出狙杀美军数十上百人的佳绩,大概率出不了西方军队有名的狙击手。

另外,实际的侵华战场上,很少有配备97/99狙击铳的日本军人,日军装备的将近3万把97/99狙击铳,绝大多数被投入在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上,用来狙杀美英澳等国的军人。

电视剧中的狙击手都是首先攻击指挥官,实际中战争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说一下狙击手的精确定义,其实我国、我军对于狙击手在军事学上的定义在长期都是模糊不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把一切“射击能手”都划为狙击手这种早期BUG。后来终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军队又把配属给班组的精确射手与敌后渗透并执行定点猎杀等特殊任务的士兵一律称为狙击手。

其实按照西方的步兵战术学说,配属给班组在进攻与防御作战中承担压制任务的射手一般被称为精确射手,而归属于特种战术分队,战时直接配属给指挥机关执行敌后渗透,定点清除任务的射手才能被称为狙击手。精确射手与狙击手在指挥隶属关系、武器装备配备、承担的任务种类方面都有显著不同。

以精确射手而言,由于其配属给步兵班组/分队以下作战单位负责在步兵进攻战斗中承担点压制任务,因此其基本装备同步兵类似,武器装备则是以可以半自动射击的精确射手步枪为主,口径、弹药、配件在一定程度上和班组其他成员使用的武器装备通用以确保持续作战能力。在战斗中,精确射手将负责按照战场情况区分目标的威胁程度,将目标一一清除。
一般而言的射击顺序是:敌方的指挥员——敌方精确射手——敌方的反坦克导弹/火箭筒/榴弹/大口径机枪手/坦克装甲车辆操作手——普通步兵。在这个射击顺位上指挥员位于比较高的层级;而真正的狙击手的装备与任务要比精确射手酷的多了,确保精度的手动狙击步枪,观察手装备的火控仪器都比精确射手高一个档次。至于狙击手承担的任务一般都是高度特化的,潜入敌后去杀伤一个特定的目标,然后迅速快进快出。是否是干掉对手的指挥官,那就要看任务的具体性质而定了。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二战时期日军也有狙击手,装备狙击步枪,为何鲜有人出类拔萃

兔哥回答;日本二战其间比较普遍使用的狙击步枪是九七式狙击步枪和九九式狙击步枪。这两款狙击步枪都不是专门研制生产的,都是后改造,二战中日本军人使用的步枪有两种,一种就是三八大盖,另一个就是九九式步枪。而日本的狙击步枪就是由上述两种步枪改进而来,九七式狙击步枪改自三八大盖,而九九式狙击步枪改自于九九式步枪。

  二战时期日本狙击步枪性能;九七式狙击步枪改进自三八大盖,主要是加装了2.5倍光学瞄准镜,并且加装了个简易的支架,后来取消了,主要是方便瞄准,另外日本主要是从三八大盖中挑选工艺比较好的,并进行打靶测试,如果精度好就进行改装,除了加装瞄准镜和支架,还使用较轻的枪托,枪击的栓动拉机柄也进行了改进,加长了手柄并且改为弯的,主要是防止和瞄准镜相互干扰。七九狙击步枪所使用的子弹和三八步枪没有区别,6.5X50毫米子弹,口径依然是6.5毫米,可以使用2.5倍光学瞄准镜和九九式狙击步枪所使用的4倍光学瞄准镜。射击性能和三八步枪没区别,主要看日本狙击手的眼力好坏了,三八式步枪的优点是弹头飞行稳定,后坐力小,射击精度比较高,缺点是由于整个枪太长了,口径小,而且发射药质量不好,导致弹头存能衰竭快,威力不足,这点同样在七九狙击步枪上存在。

  九九式狙击步枪是根据九九步枪改进而来,主要是七九狙击步枪的威力太差劲,于是就看中九九步枪的7.7毫米口径,采用了7.7×58毫米子弹。九九步枪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根据九九步枪直接改进而来的,枪击手柄也直的,瞄准镜偏向左侧,装弹方式和九九步枪一样,用桥夹一次压弹5发装入弹仓。栓动击发,另外一个的瞄准镜处于枪击正上方,因此枪击手柄设计成弯曲的,而且无法使用桥夹供弹,只能是手动装弹,一次一发。瞄准镜和七九狙击步枪一样,2.5倍的九七式光学瞄准镜或者是4倍的九九式光学瞄准镜。

二战日本的狙击步枪主要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效果并不好。日本狙击手从作风上来说要比美军优秀,他们不怕死,但是由于这两款狙击步枪数量有限,七九约2.2万支,九九约1.2万支,数量并不多。而且性能一般,对于400米以外的目标的射击效果并不好,只能是抵进狙杀,而美军的装备火力已经覆盖到了这个距离,美军的枪支都是半自动或是全自动,对狙击手的抵进狙杀造成的危险很大。火炮的射击也是狙击手无法发挥的一个原因。美军进攻前都会进行炮火准备,等一轮火炮过后,日本剩不下几个狙击手。

狙击步枪在野外作战中的效果普遍不好,二战中狙击手的成绩都是依赖城市作战和长时间的阵地对峙作战创造的。日本和美军的战斗基本都是野外岛屿争夺,没有大规模的城市对峙作战,而野外条件下狙击步枪很难有好成绩,美军和日本的对峙时间都很短,而且美军的反制措施也很有效,美军也有狙击手,并且有炮火掩护。日本和美军的对峙都是岛屿,风大,狙击手要想命中目标只能是抵进狙杀,并且这些岛屿上要么杂草丛生,虽然方便隐蔽,但也阻挡了瞄准线,要么就裸露在外,给狙击带来了很多不方便。而美军的进攻速度都很快,留给日本的狙杀时间通常很短,二战日本的狙击手的死亡率非常高,基本上出去就很难回来,主要是美军火力太强大了。

日军在亚洲战场上的狙击成绩也不理想。这个主要是狙击步枪太少。日本的狙击步枪大多数都在太平洋战场上。侵华日军的狙击手并不多,另外,对付阵地战还可以,而对抗游击战的效果就差太多了,多数的战斗都属于伏击战,这种情况下狙击枪和普通步枪没区别,甚至不如普通步枪好使。在这样的环境下狙击手想瞄准都不容易,而游击战咬一口就撤,也让狙击步枪难于发挥作用。总之,二战日军虽然有狙击步枪也有狙击手但发挥的作用并不好。另外。狙击枪本身对战争格局,战斗局势就没有大的影响,也有被忽略的一面。其实狙击步枪一直做为辅助手段,多射杀一些目标对战局影响不大,现在也是如此,只不过现在更加困难,只能用在一些反恐和特种作战领域,实战效果远没有想像的那么好。(↓七九狙击步枪)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指正!图片来源网络。

号称枪法精准,日军二战为何很少有王牌狙击手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说呢?小鬼子搁二战的时候,他们那枪法确实准。

尤其是最开始侵华的那波老鬼子,提溜出来个顶个的狙击手的底子,三百米爬着不动的目标也能一枪命中。

说真格,三百米是啥概念?搁咱眼里也就是个小点,不注意还瞅不到这人呢?他一枪就能给你撂倒。

这也是为嘛,当年咱和他们打起来的时候,打不过人家,算是一路败下来了,鬼子兵员素质就摆那了。

咱可真是用十条命去换鬼子一条命,甚至于付出的代价更多。说道这里,俺就来气,现在的抗日神剧也太不讲究了,把个日本人描述成啥弱鸡的存在,智商还都不在线上,万般不是那样的,您贬低对手的同时,您是在侮辱当年为了抗日付出牺牲的英烈。

多少人,就是为了给后边的人创造一个将刺刀捅进鬼子心脏的机会,死在了冲锋的路上,咱以后别干这种没脑子的事了。

二战咱中国人死了多少人?现在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只有一个大概数一千八百万左右,就这数咱紧跟在苏联的后边,排在第二位。

苏联人的惨痛咱又不是不知道,到现在男女比例都没有调整过来。

咱用命把日本这波老鬼子送到了地狱里头,这才让日本人后边补充过来的兵员是一茬不如一茬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这日本人枪法咋就那么厉害呢?”

这事咋说呢?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在清朝末期的时候,日本人才崛起的,就他们家那点资源压根就不够他们塞牙缝,整什么工业革命的,勒裤腰带都勒大脖子上了,这才弄点钱出来。

所以打个仗也是精打细算,就是他们日本人的传统,所以他们就讲究一颗子弹打伤甚至于打死对手才是上上之选,一堆子弹打死一个对手,在他们的眼里就是糟蹋东西。

所以打对外战争开始,日本人这个想法就一直没有变过,而他为了侵华做的准备早就开始了。

也就是说两点加一块,早做了准备和他们习惯上寻求的精准射击,这就造成了被日本人圈养起来准备侵华的士兵,那是优中选优,基本上都是三年以上的老兵,五年的都有,就这您感觉能差了吗?

所以三百米开外打一个不动弹的目标,他们真的能够做到,但这也仅仅限制于最初的日本兵,当这波老鬼子被干死了,补充上来的新鬼子就要差劲了。

而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越打越强,日本人是越打越弱了,来不及培养了,到了战争后期,小屁孩也就是摸着木头棒子当枪使的家伙也被塞了上来。

这就是小日本枪法准的一个原因。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日本人就没有感觉狙击手有什么重要的,提溜出来一个这都好使的很。

日本人的狙击手

那么最先感觉到狙击手重要性的是人家苏联人,为此人家专门就给打的准的士兵下发四倍瞄准镜的莫辛纳甘,在战争中一摸索,所以狙击手的装备也是相当完善的。

脾气暴躁的苏联,手法特别的粗糙,感觉狙击手特别好使,甚至于能整出狙击排这样的骚操作,一个排从上到下全是狙击手。

把个德国人揍的不要不要的,但是当年最开始德国人就没有意识到这玩意的厉害,只是感觉这放冷枪的家伙特别的卑鄙无耻。

过了很长时间,德国人才发现狙击手这玩意好使,专门生产了98K狙击步枪和苏联人硬怼。

您反过来瞅瞅日本人,他们就没有这感觉,所以成套的装备没有,三八大盖距离是远一千米都有杀伤性,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枪,您别和俺提小鬼子的97式狙击步枪。

这玩意压根就是三八大盖加了一瞄准镜而已,就那放大倍数低的可以,就跟装了一放大镜差不多,还是一个偏置式瞄准镜,这就是个混弄人的东西,您也别咧咧嘴,日本人给这枪弄了个单脚架,还是用粗铁丝拧的,牛吧!就这玩意,蹦一枪出去就坏掉了,很不友好的。

从这里您就能感觉出来日本人是多糊弄人,就这枪被广泛推广那也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直到日本人那小破岛被种了俩蘑菇之后,才停止使用的。

所以日本人在二战初期基本上对狙击手这职业就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成套的理论就算是有,他压根就不成型。

毕竟狙击手在咱这地,用来对付咱似乎看不到啥效果,因为最初的时候,咱的士兵前天还是种地的庄稼汉,后天被拉来发一支枪这就算当兵了。

双方开打,最初咱还扎堆向着鬼子冲锋,也没有啥战术可研,后来的三三制,那也是在实战中摸索,死了多少人,这才总结出来的。

所以最初的时候日本人就没感觉出狙击手有嘛用处,在他们看来,这个怂包,打完一枪就跑了,这也叫打仗。

“八嘎!你丫武士道呢?滚!”

您要知道,日本人可是鼓励士兵为他们那天皇殉国的,就算是飞行员这样的技术兵种,也是死啦死啦地的玩自杀撞击,您就别说一破步兵了,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步兵。

所以日本人的兵那就可以看成是一次性的,能活下来就看他们家天照大神给了多大气运了。

你看,日本人就这德性。

您要知道狙击手可不是打的准就完事了,各种知识的补,咱别的不说,狙击手这玩意,您该怂就得怂,瞅着情况不对,打一枪就得换个地方藏起来,指不定三五个小时,或者一整天都不见放枪的。

不懂这些的,撑死了也就算是个精准射手,狙击手压根就扣不到他脑袋上,潜伏,消除踪迹您这都得会,他们可没有。

咱举个简单的例子,您听听日本是咋用他们的狙击手的。

这不二战后期,日本人搁太平洋上和美国人打起来了吗?开始顺风顺水的,啥狙击手不狙击手的,就没太在意,后来人家美国人又打回来了。

日本人感觉他们那板载冲锋是个傻子,毕竟面对自动火力,外加各种机枪,还有大炮,那口径都能塞进去一脑瓜子,没到人家眼跟前这就成筛子了,或者变成了渣渣。

所以狙击手就上线了,而日本人他们家狙击手特别喜欢爬树上,你说你爬就爬吧,他还整一根绳子把自己捆上边固定死了,这是怕自己跑了还是咋的?

他第一枪偷袭得手,第二枪能凑活,你以为美国人是瞎子吗?发现不了你?

一旦发现,重机枪就把那树杈打下来了,在狠点,一个喷火器就怼上去变烤串了,就差整点孜然了。

再不济一炮怼过去炸死他,死啦死啦地就完蛋了,你看,人都死了,还谈什么王牌不王牌,这不扯呢吗?

所以日本人狙击手基本上就一根筋,锤死一个够本,干掉俩算赚一个,他的死是必然的。

出不了什么王牌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德国狙击手的10大戒律是什么,为何能横扫欧洲

德国对于狙击手的重视分为两个阶段,扬名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辉煌于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时交战双方都是采用堑壕战,集群冲锋战术,一个堑壕一个堑壕的争夺,拼的是消耗,战法古板,人员消耗特别大。德国利用双方对峙开始实施狙杀战术,德国狙击手威名大震,被誉为“看不见的幽灵”。当时,德国狙击手可谓是让对手束手无策,让对手士兵都患上狙击恐惧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采用了闪击战,因此,德军认为,在闪击战的快节奏下,狙击手的作用不大,所以,二战时期的早期,德军并不重视狙击战术。不过,德军的快速进攻一旦被苏联阻止,双方就进入到了战略僵持阶段,这种情况下,狙击手的作用就突显出来。首先是苏联狙击手在行动,给德军以巨大损失,此时德军想起了自己可是狙击战术的祖师爷,于是,开始重视狙击战术。二战中后期,德国狙击学校纷纷应运而生,可以说是仓促应战,比较著名的就有图普塞塔尔艾普狙击手学校、佐森国防军狙击学校、柏林狙击学校等等。

二战时德军狙击手成员多来自守林员和猎场看守员,此外,希特勒青年团也是一个人员来源,还有就是战场上射击技术突出的士兵。二战德国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对狙击战术本身就颇感兴趣,很早之前希姆莱就在党卫军中设立了狙击训练项目。德军狙击学校教员基本都是参加过作战的射击好手,例如,在图普塞塔尔艾普狙击手学校任教的泽普•阿伦贝格尔,就曾经自1942年12月到战争结束,共射杀257人,这个排名位居德国国防军记录中的第二名。需要说明一点,德军狙杀记录只计算防御作战时的成绩,二不计算进攻作战时的成绩,这一点不同于其它国家,因此,德国狙击手的狙杀总成绩被低估了。

德军狙击手学校的训练内容比任何国家都要规范,狙击手学校的主要课程包括射击、潜伏、伪装、目标判读、野外生存等等。德军狙击学校对于如何隐蔽,长时间隐蔽潜伏非常重视,教官要求学员必须学会在残酷的战场条件下生存,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学员们通常会原地潜伏隐蔽2~3天,得不到任何补给,这是很严苛的考验。德军狙击学校为了培养出优秀的狙击手,还总结出了狙击手的十大戒律。

(1)狂热的战斗。德军要求狙击手,要把一切热情投入到狙杀行动中,把战斗热情高于自己的生命,培养它们敢于战斗的决心和意志。

(2)冷静并且有目的的开火。拥有了狂热的战斗热情,还要保持冷静头脑,珍惜每一个目标,并且要全神贯注的射击出每一枪,一枪即中。

(3)你最大的对手是敌人狙击手,要以智取胜,不能做鲁莽的莽夫。狙击手最好的归宿是被对方狙击手射杀,说明了狙击手之间你死我活的博弈。面对对手,要以智取胜,任何粗心大意,无把握的行动,甚至是狙杀都会阴沟翻船,说明德军对于对手的重视。

(4)一般只在一个阵地上开一枪,否则你会被发现。这个是狙击战术的要求,狙击手是打冷枪,一旦开枪,就跟容易暴露目标,给自己带来危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起到隐蔽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狙击手都是属兔子的,狡兔三窟。

(5)任何战壕都将延长你的生命。指明了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自己都重要性,利用战壕,即可以起到隐蔽自己都目的,也有利于快速变换位置,还可以躲避炮火打击。

(6)多加练习距离判断。二战时期的狙击手,需要凭借自己的双眼,瞄准镜密位来判断距离,精准判定距离是狙击手射杀目标的主要要素,这个全靠经验,所以只能多加练习,没有捷径可走。

(7)成为一名伪装和利用地形的专家。这个不用多说,都清楚伪装的重要性。

(8)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在后方,都要坚持不懈的练习你的枪法。这个也都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熟能生巧。

(9)决不可松开你的狙击枪。这个就有意思了,就是不论身处何等险境,都不要丢弃武器,战斗到底,没子弹了,也要把你的饭碗带回来,狙击枪就是你的命。

(10)从战场上生存就是十倍的伪装加一倍的射击。这点最重要,狙击手生存第一要素是99%的隐蔽伪装自己,狙杀只占1%,能够在战场上活着的狙击手才是优秀的狙击手,才能狙杀更多的目标,成为最后的王者。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机枪的两边加上两个小盾牌,真能保护机枪手吗,为什么

使用防弹盾牌的一般都是苏系机枪,比如郭留诺夫重机枪,下图,亦或者是苏式的马克沁M1910,也带有防弹板,而其他国家,像德国、美国、日本的机枪则通常是不带这些防弹板的,在当时来看,这些防弹板确实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因为它的主要防护目标并不是直射火力,更多的是一些流弹以及破片,而且这玩意儿其实挺厚重的,并不是薄薄的一块,所以当时加装这些防弹挡板的机枪基本上都是重机枪,有载具辅助机动的(也就是装了轮子),不然装了这些钢板后机枪重的要死!

不过随着战争形式的改变,这种防弹板的作用已经没那么大了,毕竟现代化战争基本上都不打阵地战,你让单人使用的班机上这累赘玩意,机枪手搞不好会先把你给突突了,因为对于而野战部队来说,搞这种防弹挡板,还不如直接给机枪减负,提高机枪手的机动性来得实在,因为就算能挡住子弹,你也挡不住那些糊脸的爆炸物啊,比如迫击炮、枪榴弹,甚至是直接空袭过来的精确制导武器这样的“大炸逼”,面对这些东西,别说挡板了,你就是用钢板焊成掩体也没用,还不如直接让机枪手打完就跑!

所以,对于这些防弹钢板,我们通常也只能在车载式的机枪上看到了,比如下图中悍马车顶上被围了一圈跟掩体一样的玩意,车载的话对机动性要求就没那么高了,而且加装了这些防弹挡板,对一些流弹、远距离飞过来的步枪弹、或者是炮弹的破片,应该还是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的,起码给机枪手一点心理安慰啊,但是同样面对人家的重机枪,甚至是反器材武器,这些所谓的防弹挡板跟纸糊的也没什么区别,就更不用说直接被大炸逼糊脸了!
因此,机枪旁边的小盾牌在面对一些轻武器时,作用还是有一点的,比如一些小口径步枪弹、流弹、破片等,但如果是重机枪这样的直射火力,那还是洗洗睡吧,这些盾牌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且在单兵使用机枪时,机枪手的机动性远比防护能力重要,毕竟,在今天的战场上遭到各种重火力打击的概率可比以前高多了!

二战日本的冷枪战术和传统的狙击战术有什么不同

二战中,日本的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尤其是射击和拼刺刀。这时因为日本人在平时训练中对一些细节有着严格严苛到变态的要求。

可二战结束后,大家普遍记住的都是德国或者前苏联的王牌狙击手,日本的却一个都没有。这不是说日本没有优秀的狙击手,而是因为他们都受制于“战术”,普遍“活不到下一集”。

众所周知,狙击手执行任务时除了要求头脑灵活,还要能有较的隐藏和为装,这样才能不被轻易发现,完成任务后也能安全的撤出阵地。但是,日本在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上的狙击手却采取了一种“自杀战术”

,他们受伤后不从树上掉下来,以便于更多的杀人,都把自己绑在树上。这样即便是中弹,仍可以坚持战斗。不过日本的这种战术被发现后,盟军每次只要发现行军途中有大树,都先用机枪扫一遍。

除了这种战术,日本人还有一种被称作“敌后堡垒”的战术。他们在地上挖个坑,然后让狙击手躲在坑里,盟军经过时他不动,等军队经过后,他从背后打冷枪。这样军队前进受挫,就会被迫撤退,不过在撒退时,肯定先要解决掉这些“暗堡”。

这两种战术基本上都属于又知道杀敌几个,但自己必须死的“自杀战术”

。因为这种战术,日本的狙击手基本上都“活不到下一集”。

人都死了,即便是枪法再准,经验再丰富也不可能传下来。所以,日本也不是没有优秀的狙击手,而是他们都没有活到二战结束。

全球顶尖狙击手抵乌,俄军指挥官有危险!雇佣兵能改变战局吗

俄军获得了乌克兰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这也就意味着,俄军陆战部队能在乌克兰战场上,获得机动作战的优势。

相较之下,由于乌克兰方面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所以乌军无法开展大规模的机动作战。乌军的主要战法,就是依托乌克兰的城市和交通干线,去构筑防线,然后倚仗军事工事和乌军人数上的优势,去抗击前来进犯的俄军!

国外前往乌克兰的雇佣兵,只能适度增补乌军地面防御的兵力,无法改变乌军在战场上,被动应战的局面。也就是说,大量雇佣兵的到来,无法帮助乌克兰方面改变战局,而只能让乌军适度增强一些被动防御的能力!

至于说,全球顶尖狙击手抵乌,去猎杀俄军战地指挥官一事。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便是俄军指挥官被杀,这个功劳也不能归功于狙击手,而应归功于西方情报体系。

因为,狙击手展开猎杀行动之前,就必须知道俄军指挥官是谁,以及被猎杀对象所处的精确位置!可以说,狙击手将要猎杀的俄军指挥官,一切信息都必须由西方情报部门提供给狙击手!狙击手只是一个开枪的“人形工具”而已!

由于现代战争,采用的是体系作战,俄军战地指挥官也只是体系作战的一个节点而已。一旦有俄军战地指挥官被狙击手猎杀,俄军再增补战地指挥官就行了。因此,严格意义来讲,派狙击手去猎杀俄军战地指挥官,对俄乌战局没有什么影响!

据网上公布的消息,自俄乌开战以来,西方狙击手已经在乌克兰战场上,猎杀了四名俄军少将和二十多名俄军校级军官。然而,乌克兰战局却没有多少改变,俄军依然在逐步推进,乌军的阵地,依然在逐步丧失!

真实战场上的狙击手,真会先打敌军官吗

狙击手主要采取精准狙杀目标的战术,战争是拼消耗,士兵也属于战场上的消耗品。对作战人员狙杀即可以达到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也可以起到威慑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狙击手就已经普遍存在,德国更是表现优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德国采取“闪击战”的作战理念,依托坦克突击集群快速突进,不适合进攻作战的狙击战术被忽视。随着德军进攻风头被压制阻挡,苏联狙击战术突显出来,给德军造成伤亡,也使德军人心惶惶,于是德国又重视起来狙击战术。

随着武器装备的进步,战争节奏加快,狙击手的作用开始受到限制。而战场上的防御战是存在的,于是狙击战术又开始受到重视。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在单兵火力越来越强,精确打击能力越来越强,反狙杀意识越来越强的情况下,狙击手要想取得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辉煌很难了。因此,狙杀战术开始向狙杀高价值目标,反器材方向发展。狙击枪也开始追求远距离,高技术性能配置。对于军官的狙杀当然是狙击手的首选,不过,战场上的军官并不容易被狙杀。首先是有一定地位的军官不会深入一线,身处一线的军官从服装上很难看出身份来。二是基层单位军官即便是被狙杀,也不是具有太大的价值。

至于反器材,主要是为应对越来越多的侦察,观通技术兵器,包括近距离低空飞行的无人机等目标。狙击手在战场的作用是存在的,不过,也不要给他们太大压力,不要对他们的作用要求太高了,这是脱离战场实际的。做为战场上的一个辅助狙杀手段,不能要求他做一些无法完成的事。例如,像题目所问的,要求狙击手去狙杀对手的军官,这是很难的,狙击枪不是火炮,也不是导弹,有一个射程限制,也有一个可视距离的限制。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下,狙击手的视线是有限的,狙击手也很难深入敌后,所以,不要给他无法完成的工作。

战场上的军官,能够出现在一线的基本都是连排班这样的基层单位指挥员。他们并不好通过瞄准镜来判断身份,防狙杀在战场上很重视,军官和士兵服装,武器装备携带没什么两样。还有就是,步兵班的武器打击距离越来越远,留给狙击手的射击时间很可能就是一枪。目前,反狙杀武器越来越多,很容易就找到狙击手的位置。而在进攻作战中,高密度火力覆盖下,狙击手的作用更是受到限制。狙击手的灵活性依然是一个问题,主要是狙击枪所带来的限制。总之,战场上的狙击手要执行什么任务是由上级决定的,包括什么时候开始展开狙杀战术都是有要求的,战场上的狙击手处于服从步兵作战要求的位置,属于打冷枪的角色,是战场上的辅助作战任务的角色,关键时刻狙击手的一枪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也是狙击手的价值所在。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为何狙击手不能通过射击孔击中碉堡里的士兵

战争里狙击手一直处在隐秘位置,使用的狙击枪据有高效、精准、杀伤力大的特点,属于千里之外取敌人首级的存在。那么当有敌兵躲入碉堡中时,远处的狙击手能否多开几枪,通过打出来的弹孔或敌方射孔击杀里面的敌兵呢?

以二战的碉堡为例,当时疯了的希特勒命令在德国修建八座大型碉堡,三座位于维也纳、二座在汉堡、三座于柏林,并且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外墙厚约2.5米,高约35米。据说这种碉堡不仅能正面抗拒敌人的射击,还能抵御战斗机的轰炸。

后来联军反攻过来时候,苏军的榴弹炮根本无法炸开该些碉堡,美军轰炸机也拿其没有法子。而已英国人不信邪,搬来八百斤炸药堆在德国碉堡下引爆,不料现场观众只感觉“轰隆”一声,白烟冒起,整栋碉堡仅稍微晃动了几下而已。

看来碉堡的坚固程度非同一般,还有一个优势则是其具有良好的制高点,在高处占据开阔的视野,这给狙击手造成极大麻烦,需爬到更高的位置才能扩大自身的射击优势。不过以德国碉堡这种坚固度,就算采用狙击手集火射击,精准点射,子弹穿透进去的几率也会非常低。

不过二战时各国修建的碉堡各不相同,有的因地制宜,没有很好的材料,在质量上也会大打折扣。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在海岛上修下一些地堡,通常会选择在开阔的地域修筑,那么等敌兵靠近,地堡的机枪就对其一览无遗,快速的扫射反击,而进攻方一般因为没有大多掩体而造成大量伤亡,这一点对狙击手同样奏效,故此想对付碉堡里的士兵难度异常之大。

由于缺乏隐秘掩体,狙击手容易暴露在外,根本就无法长时间潜伏射击,就算找到合适隐蔽位置,要射穿碉堡也需要一定时间跟运气,那么问题来了,为何通过碉堡射击孔射杀敌人呢?

基本上碉堡内的光线都很暗,在远处根本看不清里面的情况,为此只能依靠对方机枪射出的火舌辨别,狙击手这时可以瞄准火舌击杀一个开枪的敌兵,但这样做,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最多能杀死一个敌人就得撤了。

另外虽然碉堡在设计一些小孔方便里面的人射击,但狙击手想通过瞄准这些小孔射杀里面的敌人几乎是一件非常难办到的事情,除非是电影里的神枪手才有可能成功,但现实战争中很难做到。所以,狙击手多数是在击杀暴露在外的目标时才能发挥最好效果,对于躲在碉堡内的敌兵,自己仍毫无办法。

因此碉堡是战争中的一处重要防御跟攻击设施,但凡事都有相克的一面。虽然巩固的碉堡擂炸不动射不穿,但可以烧。击溃碉堡的有效方法就是用火,美军曾采用火焰喷发枪,通过碉堡孔口朝里面喷射剧烈火焰,直接就把烧得一锅熟,如果碉堡内存有较多炸药、子弹还会即时爆炸,不过这种方法需要有敢于牺牲的火焰兵冲过去才行。

另外,还可以采用火箭筒对付碉堡内的敌人。越战时期,很多背着火焰枪的士兵未等靠近碉堡就被打成肉泥,需要造成很大牺牲才能烧毁一座碉堡,为此攻方被迫放弃这个计划,改用火箭炮出击。

而当时的便捷式火箭筒在实践中,确实胜过火焰枪跟炮轰,只要瞄准得当,就能一发入魂,射个榴弹进去把敌人炸开花。为此狙击手虽然隐蔽性强,射程远,精准度高,但凭它通过射击孔点射的方法始终不能有效打中碉堡内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