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mcache

memcache(小白谈memcache和memcached的区别)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08-04 08:58:50 浏览6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小白谈memcache和memcached的区别

  1、基于的库不同。memcache扩展是原生的(基于pecl扩展库)。memcached扩展是基于libmemcached库开发的,所以支持cas操作,cas操作就是多个线程并发修改同一个key的值的时候能够进行处理。  memcache.so和 memcached.so是两个扩展文件名称(php中扩展在linux下是.so后缀,window下是dll文件)。也就是后者就要libmemcached库来实现。  2、mc支持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两套接口操作服务端。而mcd扩展只支持面向对象方式操作。这也是库(libmemcached与libmemcache)的不同影响的。  3、 memcached支持Binary Protocol,而memcache不支持。还是库的不同导致。这意味着memcached会有更高的性能。

Redis和Memcache的区别总结

区别:

1、存储方式不同

memecache 把数据全部存在内存之中,断电后会挂掉,数据不能超过内存大小;redis有部份存在硬盘上,这样能保证数据的持久性,支持数据的持久化(笔者注:有快照和AOF日志两种持久化方式,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配置文件快照参数,要不就很有可能服务器频繁满载做dump)。 

2、数据支持类型不同

redis在数据支持上要比memecache多的多。 

3、使用底层模型不同

新版本的redis直接自己构建了VM 机制 ,因为一般的系统调用系统函数的话,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去移动和请求。 

4、运行环境不同 

redis目前官方只支持LINUX 上去行,从而省去了对于其它系统的支持,这样的话可以更好的把精力用于本系统 环境上的优化,虽然后来微软有一个小组为其写了补丁。但是没有放到主干上。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 Redis和Memcache都是将数据存放在内存中,都是内存数据库。不过memcache还可用于缓存其他东西,例如图片、视频等等。 

2、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v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list,set,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 

3、虚拟内存–Redis当物理内存用完时,可以将一些很久没用到的value 交换到磁盘 。

4、过期策略–memcache在set时就指定,例如set key1 0 0 8,即永不过期。Redis可以通过例如expire 设定,例如expire name 10 。

5、分布式–设定memcache集群,利用magent做一主多从;redis可以做一主多从。都可以一主一,存储数据安全–memcache挂掉后,数据没了;redis可以定期保存到磁盘(持久化)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edis 百度百科:memcache

Memcache如何安装

1、将下载的memcached.exe文件放到磁盘固定的地方,不要删除。打开开始菜单,在输入框里输入cmd按回车。

2、在出现的弹出窗中输入c:\memcached\memcached.exe -d install。

3、再输入: ’c:\memcached\memcached.exe -d start’ 启动。NOTE: 以后memcached将作为windows的一个服务每次开机时自动启动。这样服务器端已经安装完毕了。

4、查看服务是否开启,在开始菜单中输入框中输入services.msc。

5、在弹出的窗口中查找memcached服务,如图所示:

6、下载php_memcache.dll,请自己查找对应的php版本的文件,找到php配置文件php.ini加入一行 ’extension=php_memcache.dll’。

7、查看模块是否安装:

新建一个.php文件,输入以下代码运行即可。

《?php

phpinfo();

?》

注:有的应该会有phpinfo.php文件,直接运行即可。

在出现的网页里面找memcache模块。如图所示。

memcache原理是什么是否能存入2m的value

  Memcache是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的内存对象缓存系统,通过在内存里维护一个统一的巨大的hash表,它能够用来存储各种格式的数据,包括图像、视频、文件以及数据库检索的结果等。简单的说就是将数据调用到内存中,然后从内存中读取,从而大大提高读取速度。  Memcache是danga的一个项目,最早是LiveJournal 服务的,最初为了加速 LiveJournal 访问速度而开发的,后来被很多大型的网站采用。  Memcached是以守护程序(监听)方式运行于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中,随时会接收客户端的连接和操作。  在 Memcached中可以保存的item数据量是没有限制的,只要内存足够 。  Memcached单进程在32位系统中最大使用内存为2G,若在64位系统则没有限制,这是由于32位系统限制单进程最多可使用2G内存,要使用更多内存,可以分多个端口开启多个Memcached进程 ,  最大30天的数据过期时间,设置为永久的也会在这个时间过期,常量REALTIME_MAXDELTA  60*60*24*30控制  最大键长为250字节,大于该长度无法存储,常量KEY_MAX_LENGTH 250控制  单个item最大数据是1MB,超过1MB数据不予存储,常量POWER_BLOCK 1048576进行控制,  它是默认的slab大小  最大同时连接数是200,通过 conn_init()中的freetotal进行控制,最大软连接数是1024,通过  settings.maxconns=1024 进行控制  跟空间占用相关的参数:settings.factor=1.25, settings.chunk_size=48, 影响slab的数据占用和步进方式  memcached是一种无阻塞的socket通信方式服务,基于libevent库,由于无阻塞通信,对内存读写速度非常之快。  memcached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可以配置多个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应用于分布式的服务非常广泛。

怎么合理的使用memcache缓存如果缓存数据量过大怎么部署

memcache服务器,要特殊配置,内存要大,其他硬件能用即可其他解决方案:可以配置分布式缓存因为memcache一般是只供局域网使用的工作原理是:web服务器使用memcache缓存,然后把数据缓存在memcache服务器上,memecache只用到内存数据量过大只能增加服务器,部署分布式缓存其他可以再联系

Memcache储存原理

1. Memcache采用键值对存储方式。它本质是一个大的hash表,key的最大长度为255个字符,最长过期时间为30天。2. 它的内存模型如下:Memcache预先将可支配的内存空间进行分区(Slab),每个分区里再分为多个块(Chunk)最大1M,但同一个分区中块的大小是固定的。然后,插入数据时,会根据数据大小寻找最合适的块,然后插入,当然这样也就会有部分内存浪费,但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内存碎片,总体上,利大于弊。当Memcache的内存满后,它清除旧数据的原则为:LRU闲置》过期》最少访问。而且它采用的是惰性删除,它并没有提供监控数据过期的机制,而是惰性的,当查询到某个key的数据时,如果过期,那么直接抛弃。3. 详细请参考:

MemCache有哪些特点

libevent是个程序库,它将Linux的epoll、BSD类操作系统的kqueue等事件处理功能封装成统一的接口。即使对服务器的连接数增加,也能发挥O(1)的性能。memcached使用这个libevent库,因此能在Linux、BSD、Solaris等操作系统上发挥其高性能。O(1)是数据库里的执行速度,有一个比较快的性能。存储方式为了提高性能,memcached中保存的数据都存储在memcached内置的内存存储空间中。由于数据仅存在于内存中,因此重启memcached、重启操作系统会导致全部数据消失。另外,内容容量达到指定值之后,就基于LRU(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自动删除不使用的缓存。memcached本身是为缓存而设计的服务器,因此并没有过多考虑数据的永久性问题。通信分布式memcached尽管是“分布式”缓存服务器,但服务器端并没有分布式功能。各个memcached不会互相通信以共享信息。那么,怎样进行分布式呢?这完全取决于客户端的实现。如取余,一致性哈希,都可以解决分布式的问题。底层客户端并没有给我们做一些底层的算法问题,比如我想做一个memcached的分布式,他不会自动进行分布式。

谈谈redis,memcache的区别和具体应用场景

Memcached是以LiveJurnal旗下DangaInteractive公司的BardFitzpatric为首开发的高性能分布式内存缓存服务器。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内存key-value数据库,但是不支持数据的持久化,服务器关闭之后数据全部丢失。Memcached使用C语言开发,在大多数像Linux、BSD和Solaris等POSIX系统上,只要安装了libevent即可使用。Memcached的客户端软件实现非常多,包括C/C++,PHP,Java,Python,Ruby,Perl,Erlang,Lua等。当前Memcached使用广泛,除了LiveJournal以外还有Wikipedia、Flickr、Twitter、Youtube和WordPres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