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性分析

SPSS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解析(转载)?相关性分析spss步骤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5-19 18:15:20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相关性分析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相关性分析以及SPSS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解析(转载)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SPSS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解析(转载)

相关性分析旨在分析两组数据之间是否相互影响,彼此是否独立的变动。SPSS内部提供了多种分析数据相关性的方法:卡方检验(Chi-SquareTest),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和Kendall的tau-b(K)相关系数计算。这四种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常用的SPSS相关性分析方法。   1.卡方检验(Chi-SquareTest)   卡方检验(Chi-SquareTest)是由Pearson提出的一种统计方法,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和自由度下,通过比较卡方统计量和卡方分布函数概率值,判断实际概率与期望概率是否吻合,进而分析两个分类变量的相关性。   卡方检验(Chi-SquareTest)适用于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两组变量是无序的。使用SPSS进行卡方检验的操作方法,大家可以登录SPSS中文网站进行学习,这里仅作原理性的介绍。如图1是某种药物单独使用和药物与放疗同时使用时,治疗是否有效的卡方检验结果。图1某地某种疾病发病人数统计   个案处理摘要显示了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的数量。VAR00001*VAR00002交叉表显示各变量对应的频数,VAR00001列1代表单独使用药物,2代表药物与放疗同时使用,VAR00002行1代表有疗效的人数,2代表无疗效的人数。   行列变量为各为二组,自由度为(2-1)×(2-1)=1,Pearsonχ2值为22.475,显著性数值为0.000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不能接受无关假设,即单独使用药物与药物放疗同时进行有显著性差异。   2.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   Pearson相关系数用于评估两组数据是否符合线性关系,不能用于符合曲线关系的数据,线性相关越强,Pearson相关系数就越接近1(线性递增)或-1(线性递减)。图2为一组数据的线性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Peason相关系数0.984,表明两者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一般认为《0.3无相关性,0.3~0.7弱相关性,》0.7较强的相关性。图2Pearson检验结果    3.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   Spearman相关系数适用于不满足线性关系,且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如图3所示,实际这是两组随机产生的数据,用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时,结果为0.257,《0.3无相关性,与Pearson相关系数类似,《0.3不相关,0.3~0.7为弱相关,》0.7为强相关。图3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    4.Kendall的tau-b(K)相关系数计算   进行Kendall的tau-b(K)相关分析,需要满足下列3个条件:   1.两个变量是有序分类变量;   2.两个变量相对应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的。   例如调查工资与学历之间的关系,两个变量学历和收入都是等级变量,符合条件1;两个变量均对应同一研究对象:一个区域内的所有工作的成年人。符合条件2。收入等级分别为1高收入,2中收入,3低收入,学历等级分别为1高学历,2中等学历,3低学历。结果分析如图4所示。相关系数为0.480,有弱的相关性。图4Kendalltau-b系数计算    对于不同种类的数据,应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SPSS内置了丰富的统计计算功能,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统计数据的使用需求。

相关性分析spss步骤

spss如何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首先要看两变量的情况,符合正态分布,样本量大于30-50,线性关系,而且是连续变量,可以用Pearson分布。

工具/原料:戴尔灵越5000、win10、SPSS24

1、样本数据能用Pearson相关就用这个,这个最准确,开始时,首先分布样本正态性,用k-s检验。

2、正态性之后,点击分析-相关-双变量,之后选择Pearson,同时检验显著性相关要打勾。

3、之后将样本数据,移动到变量那里过去,之后在点击左下角的确定。

4、确定之后,出现分析结果,首先看显著性,显著性显示0.00,说明p《0.05,有线性关系。

5、之后看0.892,大于0.8,是高度相关关系,如果是0.5-0.8是中度相关关系,0.3-0.5是低度相关性,小于0.3不相关。

6、这个可以进行批量分析的,只要将每个变量都移动各自一列就行。

相关性分析的概念及方法

相关分析就是根据一个因素(变量)与另一个因素(变量)的相关系数是否大于临界值,判断两个因素是否相关。在相关的因素之间,根据相关系数大小判断两个因素关系的密切程度,相关系数越大,说明两者关系越密切(何晓群,2002)。这种方法从总体上对问题可以有一个大致认识,但却很难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把握现象的本质,找出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有时甚至得出错误结论。为此,提出使用数学上的偏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偏相关性分析基本原理是,若众多因素都对某一因素都存在影响,当分析某一因素的影响大小时,把其他因素都限制在某一水平范围内,单独分析该因素对某一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消除其他因素带来的干扰。比如分析压实作用(或埋深)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时,便把岩石成分、粒度、胶结类型等都限制在一定范围来单独讨论压实作用,而数学上的偏相关分析恰恰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偏相关系数的大小就代表了这种影响程度。结合多因素边引入、边剔除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也可消除多个因素(自变量)间的相互干扰和多个因素对因变量的重复影响,保留其中的有用信息,挑选出对因变量影响较显著的因素,剔除了一些次要因素,被挑选出的主要因素的标准回归系数和偏回归平方和的大小反映了各参数对因变量(充满度)的影响大小。因此根据各因素(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大小,结合标准回归系数和偏回归平方和,便可以将各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大小进行定量排序。其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找出所有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或参数),同时对一些非数值型参数进行量化处理;

第二步,计算因变量与各参数间的简单相关系数,根据这些简单相关系数的大小,初步分析它们与因变量间的简单相关关系;

第三步,计算因变量与各参数间的偏相关系数、标准回归系数和偏回归平方和;

第四步,根据偏相关系数的大小,再结合标准回归系数和偏回归平方和,综合分析因变量与各参数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其值越大,关系越密切,影响越大,反之亦然。

如何进行相关性分析 进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1、线性相关系数也叫Pearson相关系数, 主要衡量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程度。r=cov(X,Y)/(D(X)D(Y))相关系数是用协方差除以两个随机变量的标准差。相关系数的大小在-1和1之间变化。再也不会出现因为计量单位变化,而数值暴涨的情况了。线性相关系数必须建立在因变量与自变量是线性的关系基础上,否则线性相关系数是无意义的。 2、连续与离散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连续变量离散化将连续变量离散化,然后,使用离散与离散变量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相关性。使用画箱形图的方法,看离散变量取不同值,连续变量的均值与方差及取值分布情况。 3、相关分析相当于先检验一下众多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当然通过相关分析求得相关系数没有回归分析的准确。如果相关分析时各自变量跟因变量之间没有相关性 ,就没有必要再做回归分析;如果有一定的相关性了,然后再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他们之间的准确关系。同时 相关分析还有一个目的,可以查看一下 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程度如何,如果自变量间的相关性非常大,可能表示存在共线性。

5种相关分析方法

相关分析(Analysis of Correlation)是网站分析中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特征或数据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业务运营中的关键影响及驱动因素。并对业务的发展进行预测。本篇文章将介绍5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开始介绍相关分析之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相关分析的方法很多,初级的方法可以快速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如正相关,负相关或不相关。中级的方法可以对数据间关系的强弱进行度量,如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等。高级的方法可以将数据间的关系转化为模型,并通过模型对未来的业务发展进行预测。下面我们以一组广告的成本数据和曝光量数据对每一种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介绍。 以下是每日广告曝光量和费用成本的数据,每一行代表一天中的花费和获得的广告曝光数量。凭经验判断,这两组数据间应该存在联系,但仅通过这两组数据我们无法证明这种关系真实存在,也无法对这种关系的强度进行度量。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相关分析来找出这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度度量。1,图表相关分析(折线图及散点图) 第一种相关分析方法是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简单的说就是绘制图表。单纯从数据的角度很难发现其中的趋势和联系,而将数据点绘制成图表后趋势和联系就会变的清晰起来。对于有明显时间维度的数据,我们选择使用折线图。 为了更清晰的对比这两组数据的变化和趋势,我们使用双坐标轴折线图,其中主坐标轴用来绘制广告曝光量数据,次坐标轴用来绘制费用成本的数据。通过折线图可以发现,费用成本和广告曝光量两组数据的变化和趋势大致相同,从整体的大趋势来看,费用成本和广告曝光量两组数据都呈现增长趋势。从规律性来看费用成本和广告曝光量数据每次的最低点都出现在同一天。从细节来看,两组数据的短期趋势的变化也基本一致。经过以上这些对比,我们可以说广告曝光量和费用成本之间有一些相关关系,但这种方法在整个分析过程和解释上过于复杂,如果换成复杂一点的数据或者相关度较低的数据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折线图更直观的是散点图。散点图去除了时间维度的影响,只关注广告曝光量和费用成本这里两组数据间的关系。在绘制散点图之前,我们将费用成本标识为X,也就是自变量,将广告曝光量标识为y,也就是因变量。下面是一张根据每一天中广告曝光量和费用成本数据绘制的散点图,X轴是自变量费用成本数据,Y轴是因变量广告曝光量数据。从数据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当费用成本的增加后,广告曝光量也随之增加。折线图和散点图都清晰的表示了广告曝光量和费用成本两组数据间的相关关系,优点是对相关关系的展现清晰,缺点是无法对相关关系进行准确的度量,缺乏说服力。并且当数据超过两组时也无法完成各组数据间的相关分析。若要通过具体数字来度量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间的相关关系,需要使用第二种方法:协方差。 2,协方差及协方差矩阵 第二种相关分析方法是计算协方差。协方差用来衡量两个变量的总体误差,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协方差就是正值,说明两个变量正相关。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协方差就是负值,说明两个变量负相关。如果两个变量相互独立,那么协方差就是0,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以下是协方差的计算公式:下面是广告曝光量和费用成本间协方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经过计算,我们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正值,因此可以说明两组数据间是正相关的。广告曝光量随着费用成本的增长而增长。在实际工作中不需要按下面的方法来计算,可以通过Excel中COVAR()函数直接获得两组数据的协方差值。协方差只能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当有两组以上数据时就需要使用协方差矩阵。下面是三组数据x,y,z,的协方差矩阵计算公式。协方差通过数字衡量变量间的相关性,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但无法对相关的密切程度进行度量。当我们面对多个变量时,无法通过协方差来说明那两组数据的相关性最高。要衡量和对比相关性的密切程度,就需要使用下一个方法:相关系数。, 3,相关系数 第三个相关分析方法是相关系数。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反应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的取值区间在1到-1之间。1表示两个变量完全线性相关,-1表示两个变量完全负相关,0表示两个变量不相关。数据越趋近于0表示相关关系越弱。以下是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其中rxy表示样本相关系数,Sxy表示样本协方差,Sx表示X的样本标准差,Sy表示y的样本标准差。下面分别是Sxy协方差和Sx和Sy标准差的计算公式。由于是样本协方差和样本标准差,因此分母使用的是n-1。 Sxy样本协方差计算公式:Sx样本标准差计算公式:Sy样本标准差计算公式:下面是计算相关系数的过程,在表中我们分别计算了x,y变量的协方差以及各自的标准差,并求得相关系数值为0.93。0.93大于0说明两个变量间正相关,同时0.93非常接近于1,说明两个变量间高度相关。在实际工作中,不需要上面这么复杂的计算过程,在Excel的数据分析模块中选择相关系数功能,设置好x,y变量后可以自动求得相关系数的值。在下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广告曝光量和费用成本的相关系数与我们手动求的结果一致。相关系数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数字对变量的关系进行度量,并且带有方向性,1表示正相关,-1表示负相关,可以对变量关系的强弱进行度量,越靠近0相关性越弱。缺点是无法利用这种关系对数据进行预测,简单的说就是没有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提炼和固化,形成模型。要利用变量间的关系进行预测,需要使用到下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回归分析。, 4,一元回归及多元回归 第四种相关分析方法是回归分析。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确定两组或两组以上变量间关系的统计方法。回归分析按照变量的数量分为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两个变量使用一元回归,两个以上变量使用多元回归。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有两个准备工作,第一确定变量的数量。第二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我们的数据中只包含广告曝光量和费用成本两个变量,因此使用一元回归。根据经验广告曝光量是随着费用成本的变化而改变的,因此将费用成本设置为自变量x,广告曝光量设置为因变量y。 以下是一元回归方程,其中y表示广告曝光量,x表示费用成本。b0为方程的截距,b1为斜率,同时也表示了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我们的目标就是b0和b1的值,知道了这两个值也就知道了变量间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这个关系在已知成本费用的情况下预测广告曝光量。这是b1的计算公式,我们通过已知的费用成本x和广告曝光量y来计算b1的值。以下是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b1值的具体计算过程和结果,经计算,b1的值为5.84。同时我们也获得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均值。通过这三个值可以计算出b0的值。以下是b0的计算公式,在已知b1和自变量与因变量均值的情况下,b0的值很容易计算。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均值以及斜率b1代入到公式中,求出一元回归方程截距b0的值为374。这里b1我们保留两位小数,取值5.84。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需要进行如此繁琐的计算,Excel可以帮我们自动完成并给出结果。在Excel中使用数据分析中的回归功能,输入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范围后可以自动获得b0(Intercept)的值362.15和b1的值5.84。这里的b0和之前手动计算获得的值有一些差异,因为前面用于计算的b1值只保留了两位小数。 这里还要单独说明下R Square的值0.87。这个值叫做判定系数,用来度量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这个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越有意义,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度越高。将截距b0和斜率b1代入到一元回归方程中就获得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费用成本每增加1元,广告曝光量会增加379.84次。通过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根据成本预测广告曝光量数据。也可以根据转化所需的广告曝光量来反推投入的费用成本。获得这个方程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在Excel中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生成散点图,然后选择添加趋势线,在添加趋势线的菜单中选中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即可。以上介绍的是两个变量的一元回归方法,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变量使用Excel中的回归分析,选中相应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范围即可。下面是多元回归方程。5,信息熵及互信息 最后一种相关分析方法是信息熵与互信息。前面我们一直在围绕消费成本和广告曝光量两组数据展开分析。实际工作中影响最终效果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并且不一定都是数值形式。比如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之前的数据。广告曝光量只是一个过程指标,最终要分析和关注的是用户是否购买的状态。而影响这个结果的因素也不仅仅是消费成本或其他数值化指标。可能是一些特征值。例如用户所在的城市,用户的性别,年龄区间分布,以及是否第一次到访网站等等。这些都不能通过数字进行度量。 度量这些文本特征值之间相关关系的方法就是互信息。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哪一类特征与最终的结果关系密切。下面是我们模拟的一些用户特征和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我们忽略之前的消费成本和广告曝光量数据,只关注特征与状态的关系。对于信息熵和互信息具体的计算过程请参考我前面的文章《 决策树分类和预测算法的原理及实现 》,这里直接给出每个特征的互信息值以及排名结果。经过计算城市与购买状态的相关性最高,所在城市为北京的用户购买率较高。到此为止5种相关分析方法都已介绍完,每种方法各有特点。其中图表方法最为直观,相关系数方法可以看到变量间两两的相关性,回归方程可以对相关关系进行提炼,并生成模型用于预测,互信息可以对文本类特征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度量。

如何使用spss做相关性分析

SPSS作为简单实用的数据分析软件,那么如何使用SPSS做相关性分析?下面一起来看看。 1、 电脑安装SPSS软件包,最好使用最新版本,功能比较齐全。 2、 打开SPSS软件,导入你需要分析的数据,这里以excel数据为例子。以此点击【文件】-【打开】-【数据】。 3、 选择excel数据,确认导入后,查看数据是否导入正常。 4、 第四步,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次点击【分析】-【相关】-【双变量】。 5、 然后,把变量从左侧选择到右侧变量框里面,勾选person相关,双侧检验等等。 6、 最后,点确定,相关性的结果就在输出文档里面了。你也可以把结果复制导出到word或者excel。 注意事项:分析前应检查缺失数据等。

相关性分析方法与原则

(一)相关性分析方法

相关分析是对所抽查分等单元的三个等指数和对应该单元单位面积一年内的作物标准粮实际产量进行回归分析。

海南耕地的标准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制,所采用的分等单元标准粮实际产量公式为:标准粮=作物 1 单产 × 作物 1 产量比系数+作物 2 单产 × 作物 2 产量比系数。对于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与实际标准粮产量的关系采用以省或县(市)为单位从分布上进行整体线性回归分析。

(二)相关性分析原则

(1)以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或二级区内的典型单位,如省或县(市)为单位,抽查分等单元。

(2)所抽查的分等单元应有代表性与差异性,能够反映不同地形地貌、土壤、区位、灌排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的差异。

(3)一般情况下,每个等别应至少抽查 10% 的分等单元,如果个别分等单元数量少且没有代表性,可以低于该比例,甚至不抽查。

(4)作物实际单产应以前三年正常年景的平均产量为基础。

(5)每个二级区或典型县所选分等单元数量不能低于统计学相关分析中样本数量的最低比例要求。

相关性分析有哪几种方法

在做数据分析时,为了提炼观点,相关性分析是必不可少,而且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相关性分析的方法都各不相同。本文,主要按照不同的数据类型,来对各种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梳理总结。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一、离散与离散变量之间的相关性1、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是一种用途很广的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方法。它属于非参数检验的范畴,主要是比较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率( 构成比)以及两个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其根本思想就是在于比较理论频数和实际频数的吻合程度或拟合优度问题。它在分类资料统计推断中的应用,包括:两个率或两个构成比比较的卡方检验;多个率或多个构成比比较的卡方检验以及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等。(1)假设,多个变量之间不相关(2)根据假设计算得出每种情况的理论值,根据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差别,计算得到卡方值 及 自由度df=(C-1)(R-1)(3)查卡方表,求p值卡方值越大,P值越小,变量相关的可能性越大,当P《=0.05,否定原假设,认为变量相关。2、信息增益 和 信息增益率在介绍信息增益之前,先来介绍两个基础概念,信息熵和条件熵。信息熵,就是一个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程度。条件熵,就是在一个条件下,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1)信息增益:熵 - 条件熵在一个条件下,信息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Gain(Y,X)=H(Y)-H(Y|X)信息增益越大,表示引入条件X之后,不纯度减少得越多。信息增益越大,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大。(2)信息增益率假设,某个变量存在大量的不同值,例如ID,引入ID后,每个子节点的不纯度都为0,则信息增益减少程度达到最大。所以,当不同变量的取值数量差别很大时,引入取值多的变量,信息增益更大。因此,使用信息增益率,考虑到分支个数的影响。Gain_ratio=(H(Y)-H(Y|X))/H(Y|X)二、连续与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1、协方差协方差,表达了两个随机变量的协同变化关系。如果两个变量不相关,则协方差为0。Cov(X,Y)=E{}当 cov(X, Y)》0时,表明 X与Y 正相关;当 cov(X, Y)《0时,表明X与Y负相关;当 cov(X, Y)=0时,表明X与Y不相关。协方差只能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当有两组以上数据时就需要使用协方差矩阵。协方差通过数字衡量变量间的相关性,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但无法对相关的密切程度进行度量。当我们面对多个变量时,无法通过协方差来说明那两组数据的相关性最高。要衡量和对比相关性的密切程度,就需要使用下一个方法:相关系数。2、线性相关系数也叫Pearson相关系数, 主要衡量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程度。r=cov(X,Y)/(D(X)D(Y))相关系数是用协方差除以两个随机变量的标准差。相关系数的大小在-1和1之间变化。再也不会出现因为计量单位变化,而数值暴涨的情况了。线性相关系数必须建立在因变量与自变量是线性的关系基础上,否则线性相关系数是无意义的。三、连续与离散变量之间的相关性1、连续变量离散化将连续变量离散化,然后,使用离散与离散变量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相关性。2、箱形图使用画箱形图的方法,看离散变量取不同值,连续变量的均值与方差及取值分布情况。如果,离散变量取不同值,对应的连续变量的箱形图差别不大,则说明,离散变量取不同值对连续变量的影响不大,相关性不高;反之,相关性高。

相关性的分析怎么做

相关性的分析大致过程如下:1. 画二者散点图。通过图形描述,可以初步且直观判断二者的存在何种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无关;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抛物线、指数等)。2. 若是线性关系,计算相关系数,通过r^2的大小,进一步衡量相关系数强弱。r绝对值小于0.3,无关;0.3~0.5,弱相关;0.5~0.8,中等程度相关;0.8以上,高度相关。3. 在线性相关的基础上,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模型y=a+bx计算出截距a和斜率b,就可以预测在某种搜索流量(x)下的销量(y)。

相关性分析是什么

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衡量两个变量因素的相关密切程度。相关性的元素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者概率才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也不是简单的个性化,相关性所涵盖的范围和领域几乎覆盖了我们所见到的方方面面,相关性在不同的学科里面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异。

关于相关性分析和SPSS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解析(转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