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流课程

一流课程建设要注意哪些方面?一流课程建设和认定的区别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7 06:12:46 浏览3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一流课程,以及一流课程建设要注意哪些方面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流课程建设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流课程建设要注意方面如下:

1.教学团队:完善课程教学规章制度,明确备课要求,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增强教改意识,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主讲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团队教学实力。

2.教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全力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学目标: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科学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教学设计: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从整体上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合理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特别是要适度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科学增负,增提高学生学习的挑战度。

5.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契合课程目标,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反映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够用于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一流课程建设和认定的区别

标准不同,时间不同。1、标准不同。一流课程建设的标准为建设基础良好,课程申报主体良好,而一流课程认定的标准则为教师水准好,教学模式好,所以两者的标准不同。2、时间不同。一流课程建设的评选时间3个月,而一流课程认定的评选时间为2年,两者的时间是不同的。

一流课程建设要注重哪些方面

一流课程建设要注重的方面如下:

1、坚持分类建设。依据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设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不同类型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全覆盖。

2、坚持扶强扶特。着力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课程,为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支持已有建设基础、取得明显教学成效的课程,让优的更优、强的更强。重视特色课程建设,实现一流本科课程多样化。

3、提升高阶性。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4、突出创新性。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

5、增加挑战度。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一流课程和示范课程啥区别

专业性区别。1、示范课是让上课教师自身得到锻炼和提高,也为广大听课教师提供了借鉴,展示了教师们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2、一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部分名单:

一、线上一流课程

1、管理信息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平台;

2、思维与沟通-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平台;

3、生物化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网;

4、复变函数-阜阳师范大学:北京学银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1、原味变温X射线衍射虚拟仿真实验-中国科技大学;

2、高温高压综合化学实验--磷酸亚铁锂新能源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合肥工业大学;

3、毒蛇咬伤救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基础与临床融合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安徽医科大学;

4、资产配置优化选择虚拟仿真实验-安徽财经大学。

扩展资料

2020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共计5118门课程。四川有27所高校的240门课程入选,在全国排第8名,占公布课程总数的4.7%。

本次公布课程是按照教育部分配推荐指标、分赛道申报、专家评审遴选入围、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发文认定,名单包含2020年新增五类一流本科课程3559门和2017年—2018年认定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59门。

其中,四川高校2020年新增五类一流本科课程149门,2017—2018年认定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91门。

从五类一流课程全国排名及占比来看,四川高校入选线上一流课程110门,全国排名第6,占比5.9%;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8门,全国排名第9,占比3.7%;

线下一流课程55门,全国排名第12,占比4.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7门,全国排名第13,占比3.8%;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0门,全国排名第8,占比5.4%。

国家一流课程什么水平

优秀水平。国家一流课程是指经过国家教育部认定的教育部属高校、地方高校、民办高校的一批优秀水平的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评上省级一流课程有什么用

评上省级一流课程的作用就是可以体现出自己课程的优越性,是学校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课程的更好的建设还可以教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评级越多,荣誉越多,就可以以此为契机招到更好的生源,加快学校的发展。

课程,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文化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活动课程包括阳光体育、大型活动、兴趣小组生会、团委等学生团体组织的自主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隐性课程包括除了上述几类课程,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的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

一流本科课程几年一次

推荐课程须为普通本科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并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的本科课程,鼓励学院申报体现跨学科、跨专业及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高水平课程及优势特色鲜明、受益面广的高质量文化素质类课程,申报课程须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1.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截至2022年5月31日,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完成至少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原则上每个周期不少于6周,下同)教学活动的全日制本科层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2.线下一流课程。截至2022年5月31日,须至少经过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增强课堂互动,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焕发课堂生机活力,发挥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建议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高级职称老师申报。3.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截至2022年5月31日,须至少经过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 20%—50% 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大力倡导基于国家级和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程申报。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在线方式授课的学时可计入教学周期。4.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截至2022年5月31日,须至少经过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切实加强实践育人。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社会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70%以上,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可保证社会实践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建议符合条件的课程和已立项为校级一流社会实践类的课程申报。(二)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须符合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三类课程条件及省级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截至2022年5月31日,完成至少1个教学周期的教学实施,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在线方式授课的学时可计入教学周期);同时还应突出国际化课程特点,授课对象须为(或包含)外国留学生,课程已列入外国留学生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授课语言除汉语类、国情教育类课程外,须为全外语。重点推荐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具有在线授课基础的本科课程。本次可推荐的非外文授课课程数占国际化一流本科课程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5%,鼓励相关特色课程,如始业教育、国情教育、中国法律教育等课程申报。(三)首批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申报推荐课程须为普通本科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推荐类型主要为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截至2022年5月31日,须至少经过 2 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在线方式授课的学时可计入教学周期。劳动教育课程须体现时代性、实践性。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开设的实践体验性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优先推荐。鼓励学校申报注重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加强与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紧密协同,深化产教融合,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提高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相关课程。鼓励“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竞赛相关高质量项目转化为高水平劳动教育课程。二、推荐条件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非国际化课程:申报课程负责人须为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每人每年限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申报课程负责人须为在编教师或管理人员,近5年内应有至少2年从事本科层次外国留学生教育或管理经验。课程负责人每人每年限申报1门国际化课程,课程团队主要成员最多参与申报2门课程(其中非国际化课程不超过1门)。由外籍教师负责的团队必须包含中方教师。首批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申报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每人每年限申报1门劳动教育课程。课程团队主要成员最多参与申报2门课程(其中非劳动教育课程不超过1门)。三、申报工作(一)立项方式与名额分配请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学院课程建设实际和省级课程建设比例认真规范做好组织推荐、评议评审和公示等工作。各类课程的申报数额请参考名额分配表(见附件8),名额超过2个(含)的类别排序上报,所有类别不得超额上报。教务处等部门对各二级学院(部)推荐课程进行审核,组织专家对推荐课程进行分类评审,择优根据名额向教育厅推荐。(二)课程结题要求与待遇1.获得省级认定,但未经校内建设验收的一流课程,建设期一般为2年,课程建设完成需提出结题申请,满足如下验收条件:①通过校级优质课堂评定;②发表1篇及以上教改类期刊论文(或出版教材1部);③各类课程都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不少于2轮教学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④上一次公开课。2.获得省级认定的课程,课程质量系数为1.5;建设期满通过校内验收的或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的课程,课程质量系数为2.0,每年建设经费3000元,有效期3年;已经认定的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参照执行。超过3年需重新申请认定,认定通过方可享受一流课程的绩效与建设经费待遇。3.获得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认定的课程在教学型教授、副教授的职称评审中与研究项目同等对待,在各种评优评奖中同等条件下倾斜。4.对于验收不通过的项目将限期整改,半年后组织再次验收,仍不能通过则被撤销立项建设资格,并追回相应建设经费。被撤销项目负责人原则上3年内不得申请学校教学研究及建设类项目,所在学院项目指标将会被核减。 (三)申报时间和方式请各二级学院(部)将申报材料汇总后,于6月15日前将《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3)、《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申报书》(附件4)、《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申报书 》(附件5)纸质稿(课程评价意见、审查意见、承诺意见学院盖章签字)各一式一份交相应分管部门,申报书、汇总表、附件材料等电子稿发至相应分管部门负责人邮箱。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奖项吗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不是奖项。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国家级一流课程,是指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行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将示范带动更多高校和教师积极参与,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点燃课堂革命的引擎,全面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金课与一流课程区别

一流课程,就是金课,是指教育部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的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

建设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具体任务是建设3000门左右线上“金课”、7000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线下“金课”。

各地建设

1、北京

为推进学校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能力,中央民族大学制定实施《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方案》指出,经过3至5年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学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建设。

2、安徽

2019年3月,安徽省教育厅:安徽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工程,在高校建立一批建设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五类一流课程。

3、陕西

2019年4月23日,西安文理学院举行一流课程建设报告会,原陕西理工大学校长何宁教授作“地方应用型大学一流课程建设的实现途径”专题报告,报告列举了国内外例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建设一流课程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关于一流课程,一流课程建设要注意哪些方面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