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德里安新造型画法看一下原文,红黄蓝构成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和颜色)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6-12 15:16:16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大家好,关于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德里安新造型画法看一下原文,红黄蓝构成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和颜色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德里安新造型画法看一下原文,红黄蓝构成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和颜色

线条采用了粗重的黑色线条,颜色采用了三原色(红黄蓝)以及三个非色素(白灰黑)。January2021红、黄、蓝的构成赏析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红黄蓝的构成是冷抽象主义哪位画家的作品

红黄蓝的构成是荷兰艺术家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作品。

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是20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抽象主义画家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创作风格和颜色学研究成为了艺术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蒙德里安出生于荷兰的阿特凯尔科伦特镇,因其画风独特、宣扬纯洁主义,被视为抽象艺术的先锋人物之一。他对线条和颜色的运用,使得他的创作成为了现代主义的标志和模范。

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新艺术运动”,他对艺术表现力的研究与客观现实关系深刻、细致。其作品以几何简化为特点,用粗线条和彩色方块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充分表现了他对“现代城市”的感性理解,不断的实验、探索和创作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采用最基本的线条、形状与颜色来建构出一种活力与现代感十足的艺术语言。

“红、黄、蓝”是蒙德里安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的主体构成由几何形组成的方块, 由红、黄、蓝三种单一颜色点缀而成,它的构图中“勾勒出的几何结构与色彩交织。”红是由一块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组成的。黄色的块是两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蓝色则是由更多无规则的几何形状组成的。这种表现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统一和和谐。

深层含义

蒙德里安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美学表现,更是一种哲学体系。他的哲学思想强调宇宙的原始性、纯粹性和简化性,认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就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和谐。他认为通过剥离形象深入研究色彩、线条与几何形状的“要素”,就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并带来人生的启示。这样的创作思想,带动了数以百计的画家朝着抽象艺术的方向探索发展。

他画的格子,连Dior、香奈儿和YSL都争相模仿

或许你不知道蒙德里安,但你一定知道Dior、香奈儿和YSL。 2013年,香奈儿推出春夏时装系列包款,长这样: 2014年,Dior推出一款春季服装,也有相似的线条和色彩: 但他们都还不如YSL走的快,早在1965年,YSL就推出了一套同样风格的裙子: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有同样的元素:格子和三原色。 所有这些奢侈品的灵感来源,都来自于下面这个人:蒙德里安。 他是20世纪上半叶风格派的代表人物,以画各种各样的格子闻名: 那么,这些看起来简单不能再简单的格子,到底好在哪里?以至于设计界和时尚界的大牛都纷纷向其致敬? 原因就在于,蒙德里安的格子,实践了“少即是多”的原则,表面上看起来简简单单,但实际上却大有乾坤。 在这些格子里,他试图用抽象的形式,表现普遍的宇宙法则。 蒙德里安的作品简单到什么地步呢? 线条只用直线。 色彩上基本上用的是红黄蓝三原色。 为什么?蒙德里安为什么选择了这种看起来简单至极的形式? 这和蒙德里安的艺术理念有关。 让我们想想,绘画的本质是什么? 是把对象模仿的很逼真吗? 不是,摄影机的发明,使普通人随手拍一张照片,都比任何一个老大师画的作品更要逼真。 是在二维的平面画布上创造出空间的深度吗? 不是。在营造立体感这一点上,雕塑要远胜于绘画,因为雕塑本来就是三维的、可触摸的。 在蒙德里安看来,绘画说白了,就是一种造型关系——也就是构图和色彩。 米开朗琪罗曾认为雕塑高于绘画,原因很简单,就因为雕塑是一种真正的空间的艺术。 比如,你看达芬奇的《岩间圣母》: 画得那么和谐稳固、主次分明,其实就是因为他使用了金字塔构图。金字塔的顶端汇集于圣母头部,因此她是整个画面的主角。 你再看梵高的《星夜》: 大面积使用冷色调,使人们能感受到夜的深邃冷清,但同时辅以热情温暖的星光,让人感到有丝丝缕缕的温情渗入心中。 说白了,绘画的核心其实就两个:构图与色彩。 在蒙德里安看来,那些所谓的形象遮蔽了绘画的最为核心的东西,于是他就不断做减法,将绘画缩减至最基本的要素:线条和色彩。 不要任何可识别的具体形象,不要任何丰富多姿的颜料色彩,最终,连线条和色彩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 线条只有直线,色彩主要是三原色;颜色只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立体感和形象性被完全消除了。 摒除一切可识别的主题,对揭示普遍法则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来看看蒙德里安最经典的一幅作品:《红黄蓝的构成》 这幅画乍看上去,观众会觉得非常简单:不就是直线和色块嘛,给我一把尺子,我也能画出来! 但实际上,认真审视这幅画,你会感到,它虽然简单,却非常和谐,非常有序,让人感到赏心悦目,让人感到这幅画确乎是出自一个艺术家精心设计的手笔,而非一个艺术门外汉心血来潮的涂鸦。 这样的合适感是怎样实现的呢? 首先,我们注意到,他的黑色线条粗细不一。 这是蒙德里安有意为之,在他看来, 视觉运动的快慢和线条粗细有关,线条粗的话,视线就移动得慢一点;线条细的画,实现就移动得快一点。 动感由此形成。除此以外, 这幅画的动态平衡还来源于不对称构图。 画面的左上角,是一个巨大的红色正方形,因此在对角线的另一端,就用一个蓝色正方形来平衡。 在另一条对角线的右侧,则安排了一个瘦长的黄色长方形,以此来抵消另外两个色块的重量。 白色比其他的颜色要轻一些,却占据了更大的空间,因而取得了和其他色彩相平衡的地位。 这些色彩,没有哪一个能占据主导地位,它们都在公平竞争。 通过这种安排与构造,蒙德里安成功实现了画面的平衡与和谐。 连他本人都说:“新造型主义代表平等,因为各个部分虽然存在不同,它却能使每一部分都拥有其他部分一样的价值。” 曾经我向一个朋友展示这幅画,问她看到了什么。 她回答说,看到了各种颜色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是这样吗? 你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这幅画里, 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用线条构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所谓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只不过是蒙德里安巧妙地利用了黑色线条和画布边框建构出的一种错觉而已。 于是再仔细审视,我们会觉得,这个画布好像是从一块更大更完整的作品上切割下来一样,被拦截的边线无限地向画面外部延伸。 这幅画没有展示任何生动具体的形象,却依然能够让你无限脑补,这就是这幅作品的魅力所在。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幅画的精妙所在: 有人认为,创作这样一幅作品,不需要多高超的绘画技巧。 果然是这样吗? 执教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的艺评家James Elkin曾带领学生做过一个实验。 他带领学生来到博物馆模仿大师作品。一个学生向他表示,自己想要临摹蒙德里安的作品,James有些不以为然——这有些太简单了。 但结果却打了他的脸。事实证明,蒙德里安的画并没想象中那样好模仿。 如果你从右边的边线开始画,你会发现这里蒙德里安改变了主意, 线条在画布边缘处戛然而止,但并未抵达边缘。 如果你蹲下身,逆光往上看这幅画,从画布的纹理可以看出蒙德里安画作中黑色长方形用的颜料较薄,因此看起来,黑色长方形周边的那些黑线好像高于长方形似得。 再看黄色的区域,会发现这个部分颜料非常厚,因此那些黄色色块像是浮在线条表面一样。这幅画的表面纹理丰富密实,看上去均匀协调,比如蓝色区域,你几乎可以想象出蒙德里安是如何用硬笔刷来回刷过颜料的表面。 James的一个学生试图画出这种厚实细密的纹理,但结果却是这样的: 所以,蒙德里安的作品乍看起来很平面,但在这平面之上,却有细微的深浅,精细的笔触,换句话说, 他几乎是把绘画当成雕塑来做。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蒙德里安表面上平平无奇的画作,不仅仅体现出他高超的制图技巧,更体现了他深邃的哲学思考。 这正体现了少即是多的原则: 一个作品,让你感觉非常简单,但其中却蕴含了艺术家无穷的匠心。 这同时也告诉我们, 把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自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硕果。 这种原则,恰恰适合我们用一颗简单纯粹的心,来应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 也正因为如此,各行各业的设计都不约而同地向蒙德里安致敬。 比如,荷兰的海牙(蒙德里安老家)市政厅: 1999年,美国艺术家Emily Duffy以蒙德里安作品为原型喷涂了整辆车,并同时设计了与之对应的服装和物件,这辆车成为了当时艺术车展上令人瞩目的焦点。 巴黎创意团队PA Design,打造了一款蒙德里安彩色便签纸。将红色、黄色、白色和蓝色等不同颜色的便签纸组合在一起,加上保留的适度空隙,共同构成了一幅抽象画。 甚至身边常见的格子衫,Windows的标志,或多或少都受到蒙德里安的影响。 这便是大师的意义:你或许不了解他,但你的生活,却无处不受到他的影响。 参考文献:

红蓝黄的构成是谁的作品

红、黄、蓝的组合“红、黄、蓝的组合”

【名称】红黄蓝构图【类别】油画及名画【年代】1930年【作者】蒙德里安【规格】45x45【领地】苏黎世私人收藏【简介】在《海墙与海》组画中,曲线的痕迹全部消失,直线主导画面。虽然外形因素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生命力,但蒙德里安并不满足。他后来写道:“看着大海、天空和星星,我用许多十字架来展示它们。大自然的伟大深深打动了我,我努力去表达浩瀚、宁静、和谐、和谐、统一...然而,我觉得我像一个印象派画家一样,仍然在表达一些特殊的感情,而不是真正的现实。”他所谓的“真实的真实”,就是隐藏在自然表象下的“纯粹的真实”。对于热衷于见神论的蒙德里安来说,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无论是风景、树木还是房屋,都有其潜在的“纯粹实在”。自然物虽然外表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画家的任务是揭示他的画中隐藏的纯粹现实和普遍联系。随着与荷兰数学家和哲学家苏恩·梅克尔的交往,他的思想变得日益成熟。1916年,蒙德里安在拉伦偶然遇见了苏恩·梅克尔。此后,两人频繁见面,交流热烈。苏梅克,前天主教牧师,是一个泛神论者。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柏拉图哲学,称之为“积极神秘主义”或“塑料数学”。对于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术语,他解释道:“从创造者的角度来看,数学建模意味着真正有序的思考。”而经验神秘主义则指出了一条创造性的规律:“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将我们想象的现实转化为一种可以被理性控制的结构,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确定的’自然现实中重新发现这些相同的结构,从而凭借建模视觉来洞察自然。”(作者赫伯特·里德,刘平军译:《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12页。苏恩·梅克尔(Suen Meikel)说,他的新哲学体系可以使人们“通过冥想深入自然,看透现实隐藏的内在结构。”他说,尽管大自然“在变化中显得活泼任性,但它基本上总是以绝对的规律性执行任务,这意味着它以建模的规律性工作。”(作者赫伯特·里德,刘平军译:《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12页。关于造型规律,他指出自然界中成对对立的元素,如阳性与阴性、男性与女性、空间与时间、黑暗与光明等。,可以通过简化压缩成横线和竖线。在他看来,这两条线与宇宙的力量是相通的——垂直线与太阳的照射有关,水平线则与地球围绕太阳不断运动有关。苏梅克对颜色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只有三原色,三原色都有象征意义——黄色象征着太阳的光芒四射的运动,蓝色象征着天空的无限延伸,红色是中性的搭配色,是“黎明时黄色和蓝色的呢喃对话”。苏梅克的思想对蒙德里安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它提供了其他所有抽象艺术先驱都没有发现的东西,那就是赋予一幅画以精神意义的方式,与外界无关。抽象作品的象征性使其与装饰图案有很大不同,这也是作品的固有特性。按照苏恩梅克的思想,这是因为精神可以“通过纯粹的造型因素得到最好的表达,比如原色,以及黑暗和光明、水平和垂直线条的对比。”蒙德里安花了一两年的时间将这些想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实验中,创造出独特的几何抽象绘画语言。他排除了所有的曲线,使用直线。他把彩色矩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并把它们框在一个覆盖整个画面的线性网格中。到1921年,他终于发展出了简化精炼到极致的几何抽象图式:三原色,三种无彩色(黑、白、灰),“横线——竖线”的网格结构。通过这种模式,蒙德里安寻求各种视觉元素之间的绝对平衡。他作品的每一个元素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精心的安排在适当的位置,恰到好处。这幅画(由红、黄、蓝三色组成)作于1930年,是蒙德里安抽象几何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我们可以看到,粗大的黑线控制着七个大小不一的矩形,形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结构。画面以右上方的鲜红色为主,不仅面积巨大,色度也极其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和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着屏幕上红色方块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没有别的颜色;除了竖线和横线,没有其他线条;除了直角和正方形,没有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和组合,使平面抽象成有节奏的动态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理。“用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和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种非颜料(白、灰、黑),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和抽象相互结合,象征着构成自然和自然本身的力量。”蒙德里安称他的新画为“新造型”,并写了一系列文章来解释这个术语。他从Suen Meikel那里借用了这个术语。在他看来,新雕塑优于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因为它使艺术超越了个人,蒙德里安的主要目的是在艺术中消灭自己,艺术所表达的应该是艺术家对他所生活的世界的无意识反应,以及存在于我们所有人心中的宇宙力量。新造型艺术的目标是达到和谐与平衡;失去和谐与平衡会导致悲剧,这是“对人类的诅咒”。由此可见,蒙德里安的艺术必然表现出一种乌托邦色彩,正如他所说:“新的观看方式??正如它导致新的艺术一样,它必然导致新的社会;一个有两个对等因素(物质和精神)的社会,一个和谐平衡的社会。”他的画提供了宇宙和谐的完美范例。它们是平衡的、有序的、乐观的,表现了不躁动的、宁静的、清明的人性。“在充满活力的抽象现实中,”蒙德里安说,“新的人类发展已经超出了怀旧、欣快、狂喜、悲伤、恐惧等感觉的范围:美使感觉永恒,而在这种感觉中,这些感觉表现得纯洁而清晰。”

蒙德里安的 【红、黄、蓝的构成】 从内容 、形式、题材 等方面进行分析

红、黄、蓝的构成 《红、黄、蓝的构成》 【名称】红、黄、蓝的构成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1930年 【作者】蒙德里安 【规格】45x45厘米 【属地】苏黎世私人收藏 【简介】 在《海堤与海》组画中,所有曲线的痕迹都消逝殆尽,直线统帅了画面。虽然,形式因素越来越显示出其自身的生命力,然而蒙德里安并未感到满足。他后来曾这样写道,“看着大海、天空和星星,我通过大量的十字形来表现它们。自然的伟大深深打动我,我试图表达那种浩瀚辽阔、宁静和谐、协调统一……但是,我感到我仍然象一个印象派画家那样,表现的是某种特殊的感受,而不是真正的现实。” 他的所谓“真正的现实”,就是隐藏在自然表象之下的“纯粹实在”。对于热衷通神论的蒙德里安来说,自然界的一切物象,无论是山水、树木,还是房屋建筑,都有其潜在的“纯粹实在”。虽然自然物外观各有差异,然而其实质却是相通的。画家的任务就是在画中把那隐秘的纯粹实在和普遍的相通性揭示出来。 他的这种思想,随着他与荷兰数学家、哲学家苏恩梅克尔的交往而日益成熟起来。 1916年,蒙德里安在拉伦偶然遇上苏恩梅克尔。此后,二人便经常会晤,并热烈交流思想。苏恩梅克尔是一位曾做过天主教牧师的通神论者,他提出了一种新柏拉图体系的哲学思想,称作“实证神秘主义”(Positive Mysticism,亦译为“积极神秘主义”)或“造型数学”(Plastic Mathematics)。对于这两个看上去似乎毫不相干的名词,他这样解释道:“造型数学以创造者的观点看,意味着真正的有条不紊的思想。”而实证神秘主义则指出一种创作法则:“我们现在研究着把我们想象中的现实转变成可以为理性所控制的结构,以便随后在‘一定的’自然现实之中重新发现这些相同的结构,从而凭借造型视觉去洞察自然。”(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译:(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12页。)苏恩梅克尔称,他的新哲学体系能够使人们“通过冥想深入自然,透察现实隐秘的内在结构。”他说,大自然“虽然在变化中显得活泼任性,基本上总是以绝对规律性来经常执行任务的,意即以造型的规律性来起作用。”(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译:(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12页。)关于造型的规律,他指出,自然中相互对立的一对对要素,如积极与消极、男性与女性、空间与时间、黑暗与光明,等等,都可以通过简化而压缩为水平线和垂线。在他看来,这两种线与宇宙的力量是相通的——垂线与太阳的照射有联系,水平线则与地球绕太阳的不变运行相关联。苏恩梅克尔对色彩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仅有三种原色存在,而三原色均具有象征的意义——黄色象征阳光的四射运动,蓝色象征着天空的无限延展,红色则是中性和搭配色,是“黄和蓝晨曦时的细语交谈”。 苏恩梅克尔的思想,对于蒙德里安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启示。它提供了所有其他抽象艺术的先驱者都未能发现的东西,即一种途径,一种使一幅画被赋予精神意义,而与外在世界毫无瓜葛的途径。抽象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性,使它与装饰图案迥然不同,这也是作品自身所固有的特质。根据苏恩梅克尔的思想,这是因为精神可以“通过纯造型的因素,诸如原色,以及黑暗与光明、水平线与垂线的对比,而得到最佳的表达。” 蒙德里安用了一两年时间,把这些思想运用于他自己的绘画实验,创造了独特的几何抽象的绘画语言。他排除了所有的曲线而起用直线。他把有色的长方形置于白底上,并以一种覆盖整个画面的直线网格把它们框起来。到1921年,他最终发展出那种简化和提炼到极致的几何抽象图式:三种原色、三种非色(黑、白、灰),以及“水平线——垂线”的网格结构。通过这种图式,蒙德里安寻求诸视觉要素之间的绝对平衡。其作品的每一构成要素都经过精心推敲,被谨慎安排在适当位置,显得恰到好处。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蒙德里安将他的新型绘画称作“新造型主义”,并专门写了一系列文章来诠释这个名词。他是从苏恩梅克尔那儿借用的这一术语。在他看来,新造型主义比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优越,因为它使艺术超越个人,而蒙德里安的主要宗旨便是在艺术中消除自我。艺术所表达的东西,应是艺术家对其所处世界的不自觉的反应,是那存在于我们所有人心灵深处的宇宙之力。新造型主义艺术的宗旨,便是获得和谐与平衡;失去和谐与平衡便会产生悲剧,而这是“对人类的诅咒”。从而,蒙德里安的艺术必然显示出一种乌托邦的色彩,正如他所说:“新的观看方式……犹如其导向新的艺术那样,必须导向一种新的社会;一种兼具两类等值因素(即物质与精神)的社会,一种和谐而平衡的社会。”他的绘画,提供了这—宇宙和谐的完美范例。它们平衡、有序,乐观,展示了非躁动的、宁静而清澈的人类本性。“在充满生机的抽象的现实中”,蒙德里安称,“新的人类发展已超出了怀旧、欣悦、狂喜、悲伤、恐惧等感情的作用范围:美使感情永恒,在这感情中,这些情感被表现得纯净而清澈。”

黄与蓝的构成名画

黄与蓝的构成名画是《红、黄、蓝的构成》

《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 这幅画虽然看起来只有不同大小的色块构成,但是作者却把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色彩色块填充到了这幅画里。

《红、黄、蓝的构成》画面仅采用水平和垂直线条,构成各种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使用红、黄、蓝三原色或黑、白、灰来表示色彩的纯净。作者创立了一种由水平线、垂直线、三种彩色和三种非彩色组成的绘画公式,即格状结构。

《红、黄、蓝的构成》赏析

在蒙德里安的眼中,自然界的事物虽然变化万千,活泼任性,但都是以宇宙赋予的规律在运行。自然中相对应的各种元素,如积极与消极、男与女、黑暗与光明,等等,都可以简化为水平线和垂直线。世界的三种原色具有各自象征意义——黄色象征太阳的照射,蓝色象征着天空,红色则是中性,是“黄和蓝晨曦时的细语交谈”。

他的绘画就是“通过纯造型的因素,三原色(红黄蓝),三种非原色(黑白灰),和水平线与垂线的网格结构,通过这种图式,寻求各要素之间的绝对平衡。其作品的每一构成要素都经过精心推敲,被谨慎安排在适当位置,显得恰到好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