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星战机 空战

英国人的流星战斗机有没有和梅-262发生过空战?战斗机没有空调,飞行员在几千米高空如何取暖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03-09 04:18:43 浏览5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英国人的流星战斗机有没有和梅-262发生过空战

英国“流星”战斗机是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面对纳粹德国的Me262, 它就是一个逃兵!

英国人于1944年正式装备它们以后,全部部署在英国本土:执行拦截V-1导弹的任务!可是,V-2导弹时速过高,它无法对付,只好任由它们肆意攻击英国本土了!

直到V-2发射阵地大多数被盟军摧毁以后,1945年1月,英国皇家空军勉强同意将“流星”部署到欧洲本土比利时,主要用于保护机场,英国皇家空军拒绝将他们用于前线战斗,害怕被纳粹德国缴获——此时战争结束进入倒计时,英国人的自私和无耻可见一斑!

所以,纳粹德国空军的Me262横扫B-29轰炸机群、P-51浴血奋战的时候,“绅士风度”的“流星”们躲在英国本土饮下午茶呢!

战斗机没有空调,飞行员在几千米高空如何取暖

飞机每上升一千米,空中的温度会下降六度左右,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听老师传授过这方面的知识。

因此,飞机在高空飞行的时候,空中气温会非常低。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机曾经体验过空中的低温。

当时客机正在9800米高空飞行,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驾驶舱内温度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驾驶员凭着坚强的意志,冷静掌控飞机,使之与死神擦身而过,35分钟后将飞机安全降落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飞机在高空飞行的时候空中温度确实很低;二是飞行员开的不是一个露天飞机,只要飞机还有驾驶舱。只要挡风玻璃没完全破碎,飞机里面的温度不会跟外面一样低。

但是事实上挡风玻璃破碎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挡风玻璃脱落破裂大多是因为老化引起的,到了使用极限,肯定会强制更换的。

而且飞行员在驾驶舱不是穿着短袖,必须穿着可以减压的飞行服,是能够抵御一定的寒冷的。

但是无论怎么说,战机在一定高度的空中飞行的时候,驾驶舱里的温度肯定比地面要冷。

为什么说“一定高度”呢?因为飞机越升高空中气温越低,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有些时候,飞机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高度越高、空中温度不但不会越低还会越高。

众所周知,在大气层平流层下面,存在一个同温层。同温层的高度在一万米到五万米之间,同温层是个无云干燥的空间,由于吸收了太阳辐射,温度越高,气温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越来越高。

为了安全期间,战斗机在设计的时候都会非常重视飞机的最大升限。F-16的虽大升限是15000左右,F-15 最大升限18000米左右,歼八的最大升限在20000米;黑鸟的最大升限在30000米。

所以战机在高空飞行的时候,面对的问题非常复杂;不仅会面对“严冬”,还会面对“酷暑”。二战中叫日军零式战机驾驶员闻风丧胆的美军P38,第一批飞机温度就不能保证正常,座舱内供暖不足,飞行员执行高空轰炸机远程护航任务中经常被冻得失去知觉。而在万米高空飞行的时候,飞行员却会被高温折磨,被热得大汗淋漓,出现“中暑”症状。

那么,如何让飞机在高空飞行的时候保持恒温?

我们知道飞机上有发动机,发动机工作的时候跟汽车一样会源源不断怕喷出尾气,而尾气的温度是非常高的。

因此飞机的发动机产生的高温气体,就可以变废为宝,经过一系列的热交换器对它进行初步降温,然后再由冷却涡轮膨胀降温,接着再经过温度控制系统,就可以变成了温度适宜的冷风、或热风,输送到座舱和设备舱,从而实现机载设备的散热冷却、对驾驶舱和座舱环境实现温度控制,还可以对座舱的压力进行调节。

确切地说,设施师通过两套设备把飞机发动机压气机的引气分成热路和冷路,冷路经过上述制冷系统,出来后和热路混合,经温度控制系统进入客舱,机上飞行员,只要调节混合活门的开度就可以轻松控制客舱温度的冷热。

飞机的温度控制还有一个渠道,那就是设计有冷热空气的出口。把飞机外面的高压力的空气输送到一个低压的容器内,这样一来,空气在低压状态下就会降低,温度也随之就降低了,然后把降低了温度的空气输送到驾驶舱,就可以达到制冷的效果。反之,如果把低压空气输送到高压容器内,空气在高压状态下会升高,可以对机舱“供暖”,让飞机内保持适宜温度。

而高压空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用这个办法控制飞机温度,经济实惠。

说白了,飞机空调系统虽然跟我们家庭使用的空调构造不大一样,但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用的空气循环制冷、制热原理,来对温度进行调节。

无论是战机还是民航班机,飞机都必须保持适宜的温度,这样驾驶员才能全神贯注驾驶飞机,保证飞机安全。有了可靠的温度控制系统,飞行员就不惧怕高空中飞机外面的酷暑严寒。

二战里英国也发明了喷气式战斗机,为什么不投入使用

英国把喷气式战斗机投入使用了啊,只不过仅仅进行了小规模部署而已,1944年1月12日,英国首架生产型喷气式战斗机流星F1下线首飞,但是最初只用于各种测试,直到同年7月12日,流星F1才开始交付皇家空军第616战斗机中队,7月27日,616中队的流星投入实战,主要任务是截击V-1巡航导弹,8月4日,流星击落了第一枚V-1,在整个战争期间,流星击落V-1共14枚,V-1攻击停止后,616中队一度转为为轰炸机及护航战斗机提供反喷气机实战训练。

皇家空军博物馆伦敦分馆收藏的流星原型机,其背后就是Me262(笔者摄于2015年)

1944年12月,616中队换装流星MK3(流星MK1仅生产20架),经过评估后次年1月20日,616中队4架流星MK3被部署到比利时进行实战测试,3月,616中队全部进驻荷兰,4月底进驻德国,然而在欧陆实战部署期间,流星并没有捞到和敌机在空中交手的机会,更不要说捞到和Me262交手,仅仅是在对地攻击中毁伤敌机46架,自身因低能见度撞机坠毁2架。

流星F3

实际上,英国没有将流星大规模运用于实战,主要原因是保守,流星本身的设计就过于保守,尤其是气动设计,机翼设计过于宽大厚重,结果飞行阻力过大,使得流星早期型号尽管发动机推力与Me262相当(流星MK1使用的罗罗威兰德1发动机推力1700磅,MK3使用的德温特1发动机推力2000磅,而Me262A1a使用的Jumo004B发动机推力1960磅),速度却比Me262低不少(Me262A1a最大速度900km/h,流星MK1 660km/h,流星MK3 793km/h),直到二战结束时才开始生产的流星MK4,平直翼发动机的流星速度才勉强追平Me262,然而流星MK4使用的已经是推力达3500磅的德温特5发动机了……当然,保守也有保守的好处,流星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全面碾压Me262(尤其是发动机寿命和可靠性),操纵性方面也远比Me262简单易学,616中队在接机一周之后就完成了32名飞行员的改装训练,7月12日接收第一架流星,7月27日就开始战斗出动,8月4日即取得第一个战果,这对以操纵复杂著称的Me262是难以想象的(Me262在1944年4月开始交付部队,7月底才投入实战测试)。

1945年初部署在比利时的流星F3

英国人在流星的生产和使用上也相当保守,由于认为流星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其实比Me262成熟多了……),所以整个战争期间只生产了20架流星F1和210架流星F3,投入实战的也只有616一个中队,而且为了避免因飞机被击落导致发动机技术被德国或苏联获取,流星在1945年4月之前是严禁进入德军占领区的,这也是流星没有得到空战机会的重要原因。

流星F8,流星F4的后掠翼版,笔者2018年摄于皇家空军博物馆伦敦分馆

战斗机的划代标准是什么

歼20作为目前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最新型战斗机,已经开始逐渐地装备我国空军。关于它的划代问题网上有很多版本,有人说是四代机,又有人说是五代机,让很多小伙伴不知所措,一脸茫然。事实上他们说的都对,歼20既是四代机也是五代机。只是划分的体系有所区别罢了,以美国战机的划分体系来说,歼20属于四代机,而以俄罗斯战机的划分体系来说,歼20则属于五代机。

战斗机的划代是这样子的,第一代战机是以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美国F-86、F-100,苏联米格-15、米格-19及我国歼-5、歼-6为代表的亚音速战斗机,其主要武器为航炮及第一代空空导弹。第二代战机是以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国的F-104、F-4,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及我国的歼-7、歼-8为代表的战斗机,这时候的战斗机最大速度已经能达到2.5马赫左右,并安装新一代机载雷达和新的火控系统,配备新一代空空导弹。第三代战机是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以美国F-15、F-16、F.A-18,前苏联的米格-29、苏-27及我国的歼-10、歼-11为代表的战机,这一代战机虽然说在最大飞行速度上没有太大的突破,但是其机动性及作战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加装了新一代机载雷达、火控系统及综合航电系统的三代机,已经开始侧重于超视距作战,传统的狗斗方式已经被边缘化。

四代战机的技术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提出来的,其具有五大标准,美国称其为“5S”。第一个标准:战机隐身性,极低的雷达反射面积,例如美国的F-22,其正面雷达反射面只有0.00001平方米,侧面为0.0001平方米,普通的雷达很难探测到。第二个标准:超音速巡航能力,即在不开发动机加力的前提下实现超音速飞行。第三个标准:超机动性,即在大仰角状态下实施对飞机的有效控制,以保证掌握近距离空战的主动权。第四个标准:超视距攻击,即凭借先进的雷达以及自身的高隐身性对敌军实施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攻击。第五个标准:信息化,即增强战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与友军的通信及战术配合能力,使战斗机在空中不再是一机或者几机在战斗,例如F-22所配备的数据链。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战机划代方式便是美国的“5S”标准。目前世界上能达到这一标准的战斗机有,美国的F-22、F-35,中国的歼20、歼31,俄罗斯的T-50。

在战机划代方面,第一代到第二代之间的划分是相同的,美俄两国出现分歧的是在二代到三代的划分上。美国的F-111和苏联的米格-23均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可变后掠翼战机,因此俄罗斯将这种美国体系里的二代战机单独分为一类,称其为第三代战机,而之后美系划分的第三代第四代就成了俄罗斯所谓的第四代第五代。因此,才会有网上关于歼-20战机划代的差异,而事实上,无论是五代还是四代其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也可以说,歼20既是四代机又是五代机。

飞行员要承受多大的重力,是普通人所承受的范围吗

飞行员(战斗机),因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做一系列的机动动作,身体要承受--3到最大8个G的重量(也就是自身体几倍的重力)。

当然,战斗机飞行员必须穿戴抗荷服,还要经过系列的,针对性的严格训练。

普通人,承受不了,高负荷压力。(普通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最多承受

1个G)。

阵风对阵歼10c战机,谁的战力更强

制空作战两者旗鼓相当,对地打击阵风碾压歼10C

近期在中印边境北段某些区域,印度方面又挑起摩擦,双方出现对峙甚至冲突。根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不但向对峙地区不断增派地面兵力,甚至出动了2架幻影2000在班公湖地区巡航。印度方面铁心要升级局势,也使得部分军迷关注中印空军的实力对比情况,尤其是印度订购的阵风即将交货的情况下,阵风与歼10C性能孰优孰劣也成了军迷关注的话题。

本来印度订购的首批阵风原本应该于今年4月份飞往印度,但是疫情的爆发使得交付计划出现延宕,估计要推迟至今年9月份之后。虽然如此,我们必须得做好应对这款三代半战机的准备。

正如笔者之前无数次强调的那样,武器装备之间的纸面性能对比实际上意义不大,但是关于阵风和歼10C之间的性能对比,在我们军迷圈儿又是个热度话题,笔者就斗胆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空战方面,阵风与歼10C各有优劣、旗鼓相当。

关于阵风空战性能,在中国军迷圈有一种观点大行其道:阵风较小的机头(直径约半米)限制了雷达天线尺寸,造成阵风机载雷达功率小、探测能力弱,限制了阵风超视距空战能力。而歼10C虽然单发战机,但是雷达天线直径也要大于阵风。

目前阵风(包括印度版本)已经使用了AESA雷达,大约有880个T/R模块,确实面积不大。但是得益于法国在航空电子方面的深厚实力,阵风使用的REB-2雷达最大探测距离据称超过200公里。

而且,虽然歼10C机头直径略大于阵风,但是歼10C的AESA雷达(上图下面那个)阵列明显较小,显得“皮大馅儿小”,浪费了机头面积。单论雷达的阵列面积和T/R数量,估计跟阵风的差不多。所以中国军迷一直笃信的“歼10C雷达探测性能高于阵风”,实际上站不住脚。

关于阵风的空战能力,瑞士空军的评估报告非常有参考意义,阵风的表现也优于台风战机和鹰狮NG。值得注意的是,阵风在所有的科目里都拿到了第一。

与阵风相比,歼10系列在性能取舍上更加突出高空高速性能,毕竟在立项之初歼10最重要的任务是截击苏联庞大的轰炸机群。歼10C使用的蚌式进气道虽然牺牲了M1.8以上区间的进气效率,但是依托于推力更大的99M1发动机,其飞行性能并未下降。

而阵风为了在法国的小航母上起降,采用了低速性能更好的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再加上固定式进气道,普遍认为其高速性能不佳,但是跨音速区间机动性能优异。

模拟对抗中被阵风在狗斗中GUN掉的F22。凭借更高的推重比和更低的翼载荷,阵风高速性能可能不如歼10C,但是在跨音速区间,阵风的机动性能应该好于歼10C。

而在电子战系统方面,阵风拥有三代半战机中最全面的电子战系统,SPECTRA”电子战套装系统已经在实战中展现了自己的价值。

总之,在空战领域阵风与歼10C各有优劣,歼10C高速性能较好,而阵风在跨音速区间有优势,航电和电子战系统阵风略占上风,双方旗鼓相当,没有质的差距。

相比于空战领域的旗鼓相当,在对地打击方面阵风全面碾压歼10C。

法国方面在宣传中称阵风为“全能战机”,空战、对地打击、侦察、电子战甚至核打击样样精通,这主要体现在阵风战机超强的挂载能力上。通过精心设计,阵风战机共有14个外挂点,为执行多样化任务奠定了基础。法国还为阵风研制了多种多样的对面打击弹药,包括巡航导弹。

而歼10系列挂载条件不佳,全机只有7个挂点用于挂载副油箱和弹药。在挂载3个副油箱和必不可少的2枚自卫用空空导弹,歼10C只有2个挂点用于挂载大型对地弹药,而且能够挂载的对地打击弹药种类较少。无论是打击能力还是任务灵活性,与阵风没有可比性。

所以,阵风与歼10C相比,空战性能旗鼓相当,对地打击则全面碾压,毕竟一个是单价1亿美元的高级货,一个是单价4000万美元的“低档”货,一分钱一分货(印度LCA可能有不同意见)。

当然,阵风到货以后,它面对的可不仅仅是歼10C了。西部战区已经有两个航空兵旅换装歼16,无论在平台性能、航电水平还是载荷航程能力上,双发重型三代半歼16都好于阵风。更重要的是,仅仅这两个旅的歼16,在数量上也碾压印度阵风。

更扎心的是,如果真的打起来,印度阵风恐怕没有机会跟歼10C、歼16们过招......

二战英国的流星喷气式战斗机性能如何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作为二战时期盟军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英国的流星的战斗机的综合战斗能力在当时可以说非常厉害了,该机型的出现也一举标着着二战时期盟军的整体战斗机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终于超越以德国为为首的轴心国集团,二战时期战场的制空权将牢牢掌握在盟军的手中了。

该机型使用改装型的罗尔斯 罗伊斯公司的W2B/23型发动机(原型机使用德哈维兰 哈尔福德 1 型),单台推力771千克,发动机动力强劲。“流星”飞机是一种下单翼常规布局双发全金属飞机。机载武器配备上也非常强劲,在其前机身,集中安装4门20毫米机炮,迎头打击效果极佳。

在二战期间,该“流星”战机组成的中队,成功的击落或摧毁多枚来自德国发射至英国的V-1弹道弹道,挽救了英国大量的人员和财务损失。

阿根廷空军现在实力如何还有多少先进的战斗机

提到阿根廷,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世界杯 足球 马拉多纳 梅西等,但是对于阿根廷的武装力量,并无多大印象,但是,阿根廷空军在上世纪与英国进行的马岛海战中有上佳的表现。

阿根廷空军现在已经严重退步,2016年1月26日,阿根廷宣布停飞所有的A-4攻击机,不再拥有一架喷气式作战飞机!现在的阿根廷空军主要装备为两款螺旋桨飞机:IA-58螺旋桨攻击机和美帝 c-130运输机!曾经的潘帕斯雄鹰气势早已风光不再,进入“电风扇时代”,不仅让人唏嘘不已!

曾经的阿根廷空军是南美洲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空中力量,其航空工业有过辉煌,1945年,阿根廷空军成立,1947年接受流星战机,称为南美第一个使用喷气式战机的国家,还有“兰开斯特轰”和“林肯”轰炸机!阿根廷还在德国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开发出自己的喷气式战斗机IAe.27“箭”I和IAe.37“箭”II!成为拉美地区第一个,世界第六个具备独立制造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在1970-1980年间,阿根廷空军又采购了一批先进战机,包括“幻影3”截击机、“短剑”多用途战斗机、A-4“天鹰”攻击机、C-130“大力神”运输机和IA-58“普拉卡”反暴动/轻型攻击机。使得阿根廷实力大增,这也是其敢于英国叫板的资本!

1982年4月2日,马岛海战爆发,在完全被英国海空军封锁的情况下,阿根廷空军在战争中取的不俗的战绩!5月4日,阿根廷空军使用超军旗攻击机使用飞鱼导弹击沉英军的骄傲“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5月12日,阿根廷飞行员驾驶没有对海攻击系统的A4天鹰攻击机,使用最原始的目视攻击 超低空突袭,抓住英军防空导弹的发射间隙,使用航炮和航弹,击伤光辉号护卫舰,在之后的战斗中,阿根廷飞行员的高超技术 不畏牺牲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让世界侧目!

但由于双方实力差距,最主要的是阿根廷陆军 海军不争气!!战争以阿根廷的失败而告终,虽然阿根廷海军取的重大战绩,但是也被击落了60余架战机,几乎是全部家当,大批有经验的王牌飞行员也战死沙场,这对阿根廷空军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战争结束后,由于人民对军政府的不满 社会动荡 国际社会的封锁 经济持续衰退等原因,使得阿根廷空军无法购买新装备以补充战争中损失的战机,再加上军费预算不断消减,阿根廷空军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训练和装备更新换代都陷入了停滞状态!此后,阿根廷先后有过购买以色列的幼狮, 美国的F16,法国的幻影2000C,中国的歼10 枭龙, 韩国的金鹰等战机的计划,但最终都由于囊中羞涩而流产!

“光辉”战机配“流星”导弹能夺取战区制空权吗

“光辉”战机目前不能配“流星”导弹,因为这种导弹只能安装在配备欧洲机载雷达的战机上,只有欧洲6个国家的战机能够使用,因为这种导弹先后有6个欧洲国家参与研制,因此只允许其安装在装这些国家机载雷达的战机上,其中包括法国阵风战机。而“光辉”战机采用以色列ELM 2052 AESA雷达,与流星导弹不兼容。

长期以来,印度空军缺乏可以使用的先进空对空导弹。其最先进的战机为苏-30MKK,由于北约武器和苏制武器接口不合,其主力俄制制空战机无法使用西方空空导弹。而俄罗斯方面能够提供给印度的空空武器性能不高,如R-27中距空对空导弹就是典型的性能低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方面不仅缺乏先进的战机,更是缺乏先进的空对空导弹。现在,这种困境有了改变。

通过和法国达成的空空导弹交易,印度不仅获得了先进的阵风战斗机,还得到配套的系列空空导弹,其中流星空空导弹被印度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印军内部不乏依靠流星导弹就可以挑战东方大国的声音,甚至将这种导弹誉为能够改变战场规则的武器。那么,被印度如此吹嘘的流星导弹究竟性能如何,能够为其带来脱胎换骨的战力提升吗?

流星空空导弹是一款非常新锐的导弹武器,由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合资公司共同研发,从2016年开始服役,其全名叫做流星主动雷达导引超视距导弹,堪称欧洲最好的中距空空导弹。其弹长为3.7米,弹径为0.178米,重量为190公斤,这样的重量在国际中距弹中不大,因此可以令一架战机挂载更多导弹出击。

从制导方式来看,流星采用了惯性制导+无线电指令修正+主动雷达制导,攻击目标的过程中可以接受载机和其他平台传感器的信号从而修正方向。同时由于采用了双波段、双模雷达导引头,流星空空导弹有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结合其最大达到40G的过载,被流星锁定的对手很难逃生。

流星导弹最大射程超过150公里,而且阵风战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十分强悍,对RCS为5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超过200公里,结合射程150公里的流星空空导弹,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打掉对方的预警机。不过,对于这一吹捧,法国的达索公司都一度十分尴尬,不少法国人直言: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战机这么先进,我们也不想阵风去送死。”例如空警-2000预警机采用大口径有源相控阵雷达,对阵风战斗机的空中探测距离高达 400~500公里,早就能在阵风来袭之前作出反应

不过,流星导弹的最大特点还是其超大的不可逃逸区。一般来说空空导弹发射出去后动力逐渐衰减,远距离依靠滑翔打击目标,因此导弹的机动性大幅下降,很难打击战斗机这种高机动性目标。 因此,空空导弹在其发动机仍然工作的距离内机动性极强,远超战斗机的极限,这个范围被称为杀伤的不可逃逸区,距离越大说明导弹性能越好。现有的空空导弹击杀战例,大部分其实还是出现在近距离,30公里以上的实战击杀极为少见。

流星导弹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可逃逸区,据称有足足60公里,这比AIM-120还要长。流星导弹巨大的不可逃逸区,原因在于流星导弹使用的吸气式冲压发动机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自主选择节流发动机燃料,从而保存燃料,其最大工作时间达上百秒,和一般空空导弹的几十秒差距巨大,因而可以在远距离保留足够的机动能量。平心而论,流星导弹的总体设计确实先进,基本达到美军AIM-120D的水准。

阵风结合米卡、流星等欧洲经典空空导弹,拥有非常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这一点更是印度急需的。然而,流星导弹并不像印度吹嘘的那样是神奇武器,这不过是一款不错的空空导弹,实际战场中,载机的性能和各传感器平台的支持都很重要。何况,流星导弹仍然不能和俄制武器通用,印度现在主要的战斗机仍然是俄制飞机,不能通用流星导弹,因而这对于印度军队战力的提升是很有限的。

印度的阵风战斗机订单总共只有36架,即使全部武装流星导弹,也不能为印度军队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而且,流星导弹中段停止推进动力时,两个巨大的吸气口会变成巨大的阻碍,令其速度下降很多,打击目标的过程耗费很多时间,这也是一个缺陷。

你觉得二战中性能最强的战斗机是什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军担当了重要角色,制空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例如仅美国陆军航空队,就投入了超过10万架战斗机,5万架轰炸机,为这些飞机配备和培训了几十万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用上万架轰炸机群的战略轰炸,将德国和日本两个世界强国炸成渣。这种海量的航空实力和人力资源的动员能力,是美国赢得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在整个战争期间,美国空军没有任何建树!连一架敌机都没打下来过,也没扔过哪怕一磅的炸弹!以上所有的苦累和荣耀,都归功于美国陆军!(这段是有一定道理的玩笑,划掉)

言归正传,于是经常有网友询问和讨论,在二战时期,性能最优秀的战斗机是哪一款,谁才是二战时期的战斗机之王?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首先把战斗机分类,然后再一决高下,不能葫芦和茄子放一起搅合。二战时期的战斗机种类实在太多,许多战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二战期间,战斗机应该首先分为陆基战斗机和舰载战斗机,单发和双发战斗机,歼击机和截击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难说哪一种飞机是最好的,从速度、转弯半径与爬升速率等机动性指标,从火力、中高低空的不同性能、陆上与海上的不同表现、昼夜全天候作战能力、后勤保障的可维护性、生产成本与工时,以及产量等诸多因素,在战争的不同时期都不乏有传奇战斗机。

在一个战场默默无闻的战斗机,可能在另一战场就大杀四方,例如飞虎队的P-40战斗机,美军装备数量较少,但在中国由于飞虎队的耀眼战绩而被人们牢记。再比如苏联空军装备的美制P-39战斗机,这种不被美国陆航看好的战斗机,在苏联空军中大放异彩。苏联共接收了5578架P-39战斗机,其中4952架参加了战斗,共有8个苏军航空师和25个飞行团装备该机。苏联空军击落敌机数排第二的波克雷什金和第三的古拉耶夫,以及一大批王牌飞行员,都是飞P-39战斗机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不愿意向苏联提供最先进的战斗机。在轰炸机领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二战时期,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苏联援助了870架B-25轰炸机,这些轰炸机与美制A-20攻击机一起担任前线轰炸,是苏联空军执行前线对地攻击任务的主力之一。从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5年德国投降,B-25轰炸机一直在前线作战。

不过,苏联实际上更想得到重型战略轰炸机,他们对美国的B-17“空中堡垒”和最新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十分艳羡,并且朝思暮想。曾多次利用租借法案向美国寻求获得B-17或B-29战略轰炸机。

面对如此无理的要求,美国人断然拒绝了,坚决又无情地一口回绝。别做梦了,美国人认为战略轰炸机对苏联空军来说是一种奢侈和浪费,因为苏联的工业资源根本无法支持进行战略轰炸,要知道,战略轰炸与前线战术轰炸是完全不同的,所需要动员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是天文数字的,当时只有美国能够发起组织战略轰炸机。

而且,美国也十分担心苏联得到美方最尖端的航空技术,那时候的B-29“超级空中堡垒”,几乎相当于现在的B-2隐身轰炸机。所以,美国只为苏联提供了B-25中型轰炸机和A-20双座攻击机,用于前线的战场支援。

在二战时期,参战各国都有一款自认为最优秀的战斗机。对于英国来说,喷火式战斗机就是最好的;对于德国来说,BF109是世界最好的战斗机;对于苏联来说,拉5才是世界第一;对于日本来说,零式是格斗能力最强的。

二战时期的双发螺旋桨战斗机,最厉害也是最漂亮的,必须应该是P-38“闪电”战斗机,不接受任何反驳,其安装在机头位置的20mm机炮,仅需几个点射即可将德国或日本战斗机撕成碎片。该机最出名的战绩是击毙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56。

二战时期的舰载战斗机,最厉害的应该是美国的F-4U“海盗”和F-6F“地狱猫”。其中F-4U“海盗”的空战损失比例为1比11,也就是说每击落11架敌机,才损失一架F-4U。而F-6F“地狱猫”则更厉害,在空战中以损失270架的代价共击落击伤了5200架敌机,对日本零式战斗机的损失比为1比13,痛打零式战机就像打火鸡一样容易。

二战时期性能最好的单发螺旋桨陆基战斗机,当然必须肯定众望所归的是美国的P-51“野马”战斗机,拥有近乎完美的操控性能和15000余架的庞大生产量,是毫无疑问的歼击机之王。至于更详细的理由就不废话了,大家都懂。

是美国在二战时期生产的性能最好的活塞螺旋桨战斗机之一,也是总体性能最为优秀的战斗机,是活塞战斗机发展的巅峰,拥有近乎完美的操控性,是当时美国陆海两军所使用的单引擎战斗机当中航程最长的,能够全程护航轰炸机飞抵柏林上空,对于欧洲与太平洋战区战略轰炸护航最重要的机种。在二战期间,P-51战斗机立下了显赫的战功,在欧洲战场出动13万架次,投弹5600吨,击落敌机4950架,击毁地面敌机4131架,成为毫无疑问的螺旋桨歼击机之王。

二战时期最厉害的截击机,应该是德国的梅赛德斯Me262喷气式战斗机,就一个字“快”。德国Me-262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机,最大优势就是速度高达870公里/小时,比螺旋桨的要快很多,而且爬升和俯冲能力也非常强,强大的火力也更有利于拦截英美轰炸机群。

很多网友会问,为什么最后选出一款很不成熟的喷气式战斗机呢?那是因为,在二战末期,除了最小盘旋半径领域略有优势,螺旋桨战斗机在爬升率、加速度、滚转速率乃至态势感知能力方面,都比喷气式战斗机弱得多。在空战时,喷气式战斗机可以自由掌握空战的进入和退出时机,能用各种姿势花式吊打螺旋桨飞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五十年代,主要空军强国都在玩命地研制发展高速喷气式战斗机,无他,那玩意飞的太快,爬升也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