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解伤寒论 方法

伤寒论中医初学者常常感到学起来很困难,哪些方法更容易学好它?古往今来,谁能把《伤寒论》讲明白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01-08 18:13:53 浏览7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伤寒论中医初学者常常感到学起来很困难,哪些方法更容易学好它

直接拿《伤寒论》自学真的不行,记录越简略的东西越难自学。要从简单的《中医基础》学起,能够接受《基础》之后,再找近代的医书学起,推荐《医学心悟》比较好懂。之后有个家注解伤寒论的,百度下哪几家的好,之后先读注解伤寒。

读书贵在能贯通,穿凿了就说明理解的有问题。《伤寒论》一条一条的似乎没什么连贯性,其实弄明白伤寒论是治疗什么的医书,就什么都好理解了。

古往今来,谁能把《伤寒论》讲明白

谁把《伤寒论》讲得最到位,讲得最全?

不要这么问,大家都讲得很全,能学好点就很不错,能讲就弥足珍贵了,作为学习者,只看到都好,没看到最好,最低我本人是这种感觉。

我用仅有的东西代他们演绎一下吧

许淑微说:“学伤寒,要认认真真,遣方用药不要违背仲师,自以为是作改不好。”

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恽铁焦就腹疑,麻黄那么厉害,我少少用,再少少用,三到五克足矣,真庆幸,还是救了自己的孩子,神奇!

陈伯坛就照用,麻黄说用一两,那就三十克,六两,就一百八十克,开出的药用车拉,救人无数。

扶阳宗师是郑钦安吧,那就附子啊,附子就对了。

李可也附和,少阴病是阴寒入里,附子是对的。

胡希恕,刘度舟……

他们都是经方大家,虽然人数不太多,但也很足够了。

日本汉方家说,他们中国人就喜欢自己主观去想一些有的没的,其实没必要,我们不信黄帝内经那一套,不准谁去看黄帝内经,看伤寒就够了,不用想,照仲景说的治病就行了。

台湾经方三大家一一

黄成义说,“那么简单的事,我就不再哆嗦了,顺便也讲一讲之外的《医方集解》,都是很好的东西。“

倪海厦说,“不会用经方的中医不是真中医,最好是在经方的基础上,加入后世方的东西“。

谭杰中说,“我们用三年时间学好伤寒杂病论,先打好基础“。他就讲了三年伤寒杂病论,而且以桂林本为主,与宋本,长沙本对比着讲,但还不够,他说,“我教给你们医术三四分饱,你们可以去吃别人医家的医术“。

王清任就跳了出来说,“你们用伤寒方治不好的,就用我发明的方治,很好用“。

都是了不起的人们,聂慧民还说,你要把伤寒方与现代医学疾病联系起来,她列出很多现代西医病名用伤寒方治疗的医案,……

谁最讲得全?都很全呀,能跟着一个学就了不起,能跟几个学就太爽了,因为,没有最好,只有都好。

《伤寒论演义》是什么样的书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被称为医圣),至今也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基础课之一。创造性的确立了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是一部临床实践教材。

演义至今日还会流传到未来,造福于华夏。

本人中医学大一新生想在课余时间学习伤寒杂病论,请问有什么推荐的版本吗学习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跟着倪海厦老师的视频学习,事半功倍。就在头条搜索:倪海厦,人纪,伤感杂病论,大概十多集,每集三四个小时,将使你受益无穷。至于那个版本,找找有没有倪海厦伤感杂病论讲义,网上肯定有。

如何认识《伤寒论》

六经者,太阳 阳明 少阳 少阴 厥阴 太阴也,.......乃病证表里虚实之代名词,非专言经脉也。三阳三阴皆有表里、有虚有实。三阳为实,三阴为虚。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少阴为表,太阴为里,厥阴为半表半里;太阳少阴皆为表,太阳之表为实,少阴之表为虚;阳明太阴皆为里,而阳明之里为实,太阴之里为虚;少阳厥阴皆为半表半里,而少阳之半表半里为实,厥阴之半表半里为虚;太阳虚即是少阴,少阴实则是太阳;阳明虚即使太阴,太阴实即是阳明;少阳虚即是厥阴,厥阴实即是少阳。太阳可发汗,少阴则不可发汗;阳明可攻下,太阴则不可攻;少阳可清解,厥阴则不可清。同一表病,太阳则用麻桂,少阴则用附子;同一里病,阳明则为胃实,太阴则为自利;同一半表半里病,少阳则有寒热,厥阴则有厥热。此仲景以六经总持百病之概说。

《伤寒论》条文难吗

难者不懂,懂者不难。主要在于懂不懂。《伤寒论》一书确为中医之经典。称谓经典则书中无一庸字凡语。字字千金,就标点不无纰漏。要纵横观之,前后照应,字字细品,句句琢磨。晓六经,通內经,识方药,贯脉理。确难。明白人须先悟其道,后步步探寻,扎实而行,回头便亦坦途。:

如何研究伤寒论“厥阴疑案”及伤寒派“半表半里”原由

仲景之伤寒现代研究进入怪圈而产生"厥阴疑案",以误传误《注解伤寒论》"少阳半表半里"编著《伤寒论讲义》删仲景太阳病篇条文原文,增入少阳病篇,这就是现代中医研究员,专家敎授,国医大师获奖之成果。

现在解释《伤寒论》分两派,一派是刘渡舟郝万山,另一派是胡希恕冯世纶,哪派对呀请指教

刘渡舟是“脏腑经络派”代表,以《内经》释伤寒,占据伤寒大家的主流思想,一般医家容易接受;而胡希恕是“谨守病机派”代表,其“六经、八纲、方证”辨证体系疗效卓著,结合日本汉方医学,打破了以《内经》释伤寒的传统思想,一般医家对此理解不太容易,两人治病都是高手,无论怎样去发挥,疗效显著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所在,本人非常佩服二人的医学水平,在临床时多效仿两位前辈,疗效自然不凡,个人体会,供爱好中医参考,不喜勿喷,振兴中医,造福子孙,人人有责。

如何自学《伤寒论》

我是一名中医,目前还在重复读伤寒论和实践伤寒论。

我个人觉得,有基本的中医常识就可以读伤寒论了,而且最好读原文,越是中医小白越是容易读懂伤寒论的体系。

许多人读伤寒论都是先从注解翻译开始的。二羊也是这样一路走来,从学院课本,到四大经典,从金元四大家到明清医杰,一路摸爬滚打,读书虽有一些,医理阴阳五行也能道大篇长论一番。

但扪心自问,对于临床始终觉得未入中医之门,医理虽多却无从下手。

就如同电影(海上钢琴师)最后的独白,大意是”一架钢琴48个键可以演奏无穷音符乐章,外面的世界就像无限个键盘,怎么演奏呢?”

中医也是如此,同一种功效有许多药,有许多的穴位,临床用哪个好,具体问题又怎么用?

就伤寒论这本书,翻译注解都有上白家,其实大多数伤寒论注解的都没有临床医按验证自己的注解理论,大多数都是在文字游戏。

没人能告诉你清楚从理论到实践。读书越多就越困惑。

后来两年内我重复、反复的读医圣的《伤寒论》,只读伤寒论原文。放下一切成见,把自己当一张白纸去读伤寒论。从中读到了许多原文朴素的精华。

再结合临床实践。正如陆渊雷,胡希恕等经方家说的那样,这时候伤寒论书才豁然开朗。

中医临床在伤寒论,伤寒论的精华在经方。由此聚焦学习经方,试用经方一年收获比几年还多。

经方的神奇效果是中医菜鸟都可以做到的,只要按照方证核心依葫芦画瓢就能出很好的效果。

《伤寒论》这本书普通人能看得懂吗

首先,我向您确认,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过去也不是学霸,也没有超越众多人的智慧,我现在临床其实主要就是应用《伤寒论》的辩证方法和治疗处方在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当然不知道你普通人所指,如果你所指的普通人是没有学习过中医的,那么突然来看《伤寒论》那么确实是有些难于理解的,因为没有中医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知识主要在《黄帝内经》上,如果你能够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学习一些中医基础知识,再来学习《伤寒论》,那么就容易一些了,因为《伤寒论》是按照中医的天人相应的模型来写作的,这个模型就是五运六气,书中有些地方详细,而有些地方又简略,因此你必须有中医基础知识,对这个天人相应的模型有认识有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伤寒论》才能在把握书的全貌的情况下理解书中每一条讲的是什么意思。不然,学习过程中就会陷入云里雾里的,不知书中所云了。当然要真正读懂《伤寒论》,还是要结合临床,古代医家就说过,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王叔和是古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这里也指古代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