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lter

bolter(二战最优秀的坦克是哪款)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12-29 10:56:38 浏览4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二战最优秀的坦克是哪款

如果纯理论性的战技性能参数对比,比较火力、防护、机动三大方面的性能参数,那么二战时期最强的坦克就是德国虎王坦克和苏联IS-3型坦克。

虎王坦克是德国在1943年才开始装备部队的坦克产品,主要是代替虎式坦克,正面对抗苏军装甲洪流。

配置88mm口径坦克炮,强悍的穿甲能力在2000米内几乎能够正面击穿当时盟军的T-34和谢尔曼坦克;

自身防护也是做得相当到位,正面装甲厚度100-180mm,还带有倾角,侧面装甲80-100mm,T-34主炮在1000米射程内无法对其正面装甲产生有效杀伤,只能从侧面或者尾部入手。

动力方面就有点不足,70吨的身板只配置了700马力的发动机,导致加速性能和速度都偏低,最大速度只有50多km/h。

相比之下,苏联的IS-3型坦克战技指标也是很强悍的。

居然配置的是一门122mm口径坦克炮,对德军装备的黑豹坦克、虎式坦克的正面形成有效杀伤;

自身防护也是苏军极其重视的,正面装甲厚度110-160mm,带有61度倾角,相当于均匀装甲200mm厚度,侧面装甲60-90mm,能够有效防御1000米以内敌方88mm口径以下各种火炮的直射。美国和以色列经过实弹测试,88mm火炮需要在350米距离上才可以正面击破IS-3的装甲,可见其防护力。

动力方面配置的是520马力发动机,也是动力不足,最大速度只有37km/h。

虎王和IS-3单车作战能力很强,但是相比于当时的战争局势和工业制造能力而言,都是难以大批量生产的,德国算是江河日下,虎王的生产就是属于偷工减料型,IS-3则属于难以加工型,数量都没上规模。

其实,如果从二战期间实战效果来评估,苏联的T-34才是最强悍的坦克。

32吨自重+500马力发动机,能够跑出75km/h的高速;

配置76mm火炮,基本上可以单挑当时德军前线各类型坦克(虎王、虎式就很难搞);

自身正面配置45mm(32度倾角)装甲,相当于130毫米匀质钢板,侧面配置45mm,带49度倾角的装甲,等价于100毫米匀质钢板。

T-34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便于生产,全部都是铸造件,好加工。

正如列宁同志说过的“数量优势有时候就是技术优势”。

没错,虎式坦克再优秀,产量上不去,也是白搭。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舰载机降落时为什么要加速俯冲

题主所说的“加速俯冲”是错的,如果舰载机在着舰过程中的飞行姿态是俯冲,那不是要着舰,而是要自杀。要么舰载机机头会先“亲吻”飞行甲板,要么就是舰载机尾钩钩不着阻拦索(视其俯冲的角度而定),连触舰复飞的机会都没有,不管如何,结果只有一个:死!现代舰载机的着舰方式被称为“撞击式着舰”,与二战时期的舰载机着舰大有不同,后者需将飞机的飞行姿态调平,整个过程是“减速、改平、降落”。

现在是拦阻着舰,靠拦阻索“拉”停舰载机,自舰载机接触飞行甲板着舰区到舰载机停下来,只要3—4秒钟。在着舰过程中,不仅不需要舰载机“改平”,而且其机头略呈上仰姿态。现代舰载机着舰,对飞行速度、飞行姿态、下滑角度等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容不得半点偏差:速度一般控制在240—260公里/小时(多数情况下),舰载机机头上仰,油门推到最大(触舰前,舰载机油门通常是“最大”的85%,只有在触舰的瞬间才会推到“最大”)。当舰载机检测到“成功减速”时,就会自动降低发动机的推力。

油门推到最大是为了使发动机处在“最大推力”状态,机头上仰是为了缩短舰载机升空所需的滑行距离,随时准备“复飞”。舰载机着舰的姿态有点类似于“坠落”,撞击力相当大,有人因此形象的将其称为“拍”在飞行甲板上,这也是现代舰载机对机体结构强度等的要求非常高的最重要原因。舰载机着舰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危险系数极高。2018年,俄罗斯海军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在参加叙利亚战争期间就曾因阻拦索断裂而损失了一架米格29K、一架苏33舰载机及其飞行员。

不管是什么事故原因,都说明了舰载机着舰的危险性。油门推到最大,机头上仰,都是为了舰载机能够快速改出、飞离——若出现舰载机尾钩未钩到阻拦索、阻拦索断裂等问题时,舰载机能够顺利实现“触舰复飞”。这么做是为着舰失败的舰载机及其飞行员预留后路,能够及时脱离险境,也是现代舰载机操作的必需。额外提一句:舰载机在执行起降任务时,航母需以最大速度逆风而行,为的就是给舰载机的起降提供升力、缩短滑行距离,确保其顺利完成起降。

舰载机尾钩如何能精确的挂住阻拦索

飞行员是“天之骄子”,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就是骄子中的骄子。驾驶舰载机,在茫茫大海中降落到一个300多米长、几十米宽的航空母舰上,可以说是危险系数最高的工作之一。

据统计,舰载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是普通飞行员的20倍。美国刚发展航母那会,平均2天摔1架飞机,有上千名飞行员伤亡。

想驾驶飞机准确的降落到由几根拦阻索围成的有效区间,真的非常不容易。二战老航母还好点,甲板上十几道拦阻索,螺旋桨飞机速度也慢,飞行员凭个人技术钩住拦阻索概率很高。

二战后,喷气式飞机上舰,重量、速度迅速提高,想准确钩住拦阻索就需要很多设备辅助和高超指挥了。

现在航母上一般有3~4道拦阻索。比如美军航母有4根拦阻索,第1根距离舰尾55米,然后间隔14米向前延伸。拦阻索用弓形弹簧张起,距离甲板30~50厘米。

着舰勾与机身成70度夹角,只要落到有效区域就能钩住拦阻索,在短短数秒内将20~30吨的飞机,在91.5米内拉停下来。

如何让飞机准确降落到有效区域呢?这就需要一整套复杂设备和精确指挥了。

事实上,舰载机飞行员降落过程中不看拦阻索,他们要盯着跑道边上的助降灯,按着舰指挥官(LSO)和数据链指示,努力保持飞机姿态、配平、攻角和速度,以固定下滑角砸向甲板,等待着舰钩与拦阻索的“深情一吻”。

▲着舰指挥官(LSO)

飞行员要时刻警惕,一旦着舰失败迅速“复飞”,否则会冲出航母,机毁人亡。

舰载机返回航母分引导、待机、进场三个阶段。

1、距离航母200海里,舰载机就收到航母航空飞行管制中心的雷达信号。一是敌我识别,二是导航,告诉飞行员航母位置、方向、距离及周边其他舰载机情况等。

2、飞行员找到航母,在20海里处由航空指挥中心(CATCC)接手管控。飞机在指定空域盘旋,指挥中心根据各机油料、受损情况等安排进场次序。

▲F-18A降落示意图

3、轮到入场,便开始真正的降落程序。舰载机在航母上空逆时针盘旋,放下着舰钩、打开减速板、关闭武器军械,做好各项准备。在距航母3海里的地方,目视确认菲涅耳(FLOLS)光学助降系统。

菲涅耳系统由数排不同颜色的灯组成,能提供指示,看到黄灯说明飞高了,看到红灯说明飞低了,看到橙色灯,说明下滑道正确。

▲菲涅耳系统灯光区域

飞行员保持姿态速度,在着舰指挥官(LSO)和雷达指示下,以固定下滑角降落。直到飞机猛地一震钩住拦阻索,缓缓停下就降落成功了。

与陆基飞机不一样,舰载机降落没有平飘阶段,而是以固定下滑角拍到甲板上,所以也被称为“人为控制的坠落”,实在心惊肉跳。

▲飞机着舰与着陆过程比较

着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进舰点、着舰点、啮合点和离舰点。

着舰点就是预定降落点,飞机在此区域才能钩住拦阻索,产生啮合点。

为保留一定的容错量,着舰点设置在第2、3道拦阻索之间。钩住2、3道拦阻索算优秀,钩住第4道拦阻索及格,钩住第1道说明你飞的太低,很危险。

降落过程中,飞行员要频繁操作上百次,精神高度紧张。为减轻强度,提高安全性、准确性,美国军方开发了辅助降落系统和全自动控制系统。比如80年代的“精确进近着舰系统”(PALS)和“仪表着舰系统”(ICLS)。

▲“精确进近着舰系统”(PALS)

“精确进近着舰系统”通过雷达、数据链与舰载机建立联系,用雷达探测飞机与航母相对运动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用数据链回传到舰载机屏幕上。

飞行员可选择全自动、半自动、人工着舰三种方式。全自动着舰由控制中心接管飞机着舰,这种方式还在试验中,受复杂环境和系统稳定性影响,一直没有真正的用到实际中。半自动方式由数据链传输指令,飞行员按指令人工着舰。

为减轻飞行员工作强度,2011年美国又着手研发“魔毯”辅助着舰系统。它由智能化飞控系统和飞行员头盔组成,可以控制油门和翼面偏转,飞行员只要集中精力控制路径即可。

▲“魔毯”辅助着舰系统

“魔毯”系统使着舰成功率提高了50%,着舰点偏差也由原来的12米缩小到6米。

此外,还有研发中的“联合精确进场着舰系统”(JPALS),通过GPS引导飞机精准着舰,可在无人机、陆基飞机上通用。

▲“联合精确进场着舰系统”(JPALS)

综上所述,舰载机飞行员做不到精确钩住拦阻索,他只能在各种引导指挥下,尽可能准确的降落到那小一块有效区域。如果遇到拦阻索弹出或断裂等情况,还要迅速复飞。断裂的拦阻索给甲板人员带来重大威胁,会伤害很多人。

很多优秀飞行员都以自己的成功降落次数为炫耀资本,这也充分说明,想勾住那一道细细的拦阻索有多么困难啊。向英勇的飞行员们致敬!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坦克世界里有哪些坦克是以真实坦克为背景设计的

简单点,就是十级基本都是图纸车,或者是验证车,没有量产或服役,像德系老鼠只有个不带把子的样车和 胃疼100 图纸车,C系113还有只有样车,不过低级的也有,7级扶桑和8级印度方案,其他的基本是服役过过的包括大名鼎鼎的59和豹1

舰载机飞行员降落时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勾住拦阻索呢

采用垂直起降的舰载机降落,一般无需拦阻索,没有能否勾住拦阻索的问题。其余通过滑翔起降的舰载机,确切地说,由于舰载机在航母着落的复杂性,飞行员和航母上的工作人员都无法肯定舰载机的挂钩能成功勾住拦阻索。

航母上设有数量不等的引导舰载机飞行员降落的助降员。航母上的助降员一般由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组成。舰载机降落前,他们会不断向飞行员传达降落的角度和高度是否符合最佳状态,飞行角度和飞行高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要求飞行员在航母周围盘旋调整到最佳位置,而如果在盘旋调整过程中把燃料快消耗完时,空中加油机还会升空为其加油。必要时舰载机在降落前还会被要求把其身上挂载的弹药扔掉,或者消耗掉过重的燃料。如果舰载机是在夜间降落,难度更加大了,美国航母舰载机夜间复飞的概率为12%-到15%。

当舰载机达到最佳降落状态时,航母上的地勤人员或者助降区灯光向飞行员发出降落信号。此时留给飞行员的时间只有12秒。飞行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准确对准航母跑道中线,在下滑过程中会受到侧风的影响,飞行员要向左或向右调整侧风导致的偏差,并且在三道或者四道的拦阻索勾上任意一条。

如果舰载机勾上其中一道拦阻索,也并不意味着成功着陆。拦阻索可能因为质量问题或者磨损严重时,禁不起舰载机的冲力而断裂。还有一种情况是舰载机在勾住拦阻索后会有一个强大的回力,这个回力使阻拦索复位时有可能会把挂钩从拦阻索弹出来,特别是对于像F-35C这样的舰载机,由于其挂钩非常短,而且位置比较靠前,更容易造成挂钩在挂上拦阻索后被弹出。因此飞行员和航母工作人员即使在舰载机勾上拦阻索,也不会掉以轻心。

为了防止以上的情况造成的意外,一般舰载机在航母降落时,都不会关掉油门,而是继续保持一定的转速。一旦出现拦阻索断裂或者挂钩脱钩,能在短时间内将飞机拉起来继续复飞降落。而如果在得知挂钩没挂住拦阻索再开始加速,在短时间内发动机是不可能加速到能让舰载机继续复飞的状态,而掉进海里。在舰载机掉进海里前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只有航母工作人员架起的拦护网了,但是在电光火石的瞬间,往往会来不及铺设。

舰载机降落过程的12秒里,充满了变数和挑战。飞行员承受从高速飞行状态到静止状态的几个G的应力,这导致了很多飞行员都留下了颈椎病的职业病。飞行员还要在如此大的应力下做好再次复飞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复飞失败弃机的准备,握住弹射座椅的摁扭。舰载机飞行员在起降作业时的心率和肌肉紧张度都高于平时,有时心率达到每分钟200次。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过硬的飞行员,才可以完成在航母降落的任务。

林肯号航母上预警机降落失败殃及四架大黄蜂,你怎么看

和以往比小多了!

美国航母出现舰载事故并不意外,因为美国航母经常出现舰载机事故,这种事故世界各国拥有航母的国家都跑不了,美国航母这一次在阿拉伯海出现的事故比较万幸的是,降落的E-2预警机仅仅剐蹭到美国航母停靠的舰载机上,并没有将战机撞飞,将航母甲板撞出大洞。由于航母甲板太小了,还得完成正常的起降任务,所以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航母甲板上出现重大事故,这种事故甚至会出现机毁人亡。

世界各国都为保障航母使用都吓飞了大量的资金和训练,为了减少事故发生都规划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安全管理机制。从损失的情况来看,美国E-2鹰眼预警机剐蹭的事故中没有造成重大损失,所以美国海军暂时没有对其进行评级,现在姑且认为可能达到A级,目前在近20年,美国海军航母每年的A级事故达到25起,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10多人。美军统计后发现舰载机在航母上,每10万次飞行小时,就会出现至少4起事故,这对于航母事故来说已经算非常低了。

8月20日美国航母事故并不是最严重的,甚至比如平常的训练任务。美国航母最为严重的事故早前经常发生,1969年发生严重爆炸事故的美国海军企业号航空母舰,直接死亡28人, 损失或超过百亿。事故原因是地勤人员误将F-8战斗机的空空导弹先头接错了,导致导弹点火发射,正好发射到了对面战斗机的火箭巢里,引发了大爆炸。这还不算完,美国海军平时航母起降失败,舰载机掉海里的不少。

这些都催发了美国航母舰载机部队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机制,依靠坚实的管理职员,和对飞行员风险培训,最终才不断完善舰载机事故的预防。

二战时的虎式坦克到底有多强大

虎式重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所使用的重型坦克。也是二战中的著名坦克,从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国投降为止,一直活跃于战场第一线。

虎式坦克是二战中纳粹德国的王牌武器,巨大的威力、威武的雄姿、惊人的战绩,让它成为强者的代名词。

虎式自身重量较大达到了56吨,虽然使用的迈巴赫12缸发动机,功率700马力,但过大的重量使得它的马力重量比率只有每吨12.8马力,因而越野性能较差,在苏德战场的复杂地形上作战时易陷入被动。此外过大的重量使虎式的故障率较高,维护复杂。

总‬的来说虎式坦克的性能十分出色,优点如下:

1、装甲厚自保能力强(穿甲弹在500米范围内是无法击穿厚重的虎式坦克的前装甲)

2 、作战能力全面,独立作战能力强

3 、射程远,精度高

4 、擅长隐蔽袭击

1943年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开始成批现身战场,发挥了以一当十的威力。在‬1943年7月爆发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是苏德坦克对抗的关键转折点。会战中,苏联坦克拥有数量优势,德军坦克拥有性能优势,基本上是公认的史实。

总的来说二战中的虎式坦克表现出色,但因为德军在东线失利,后期缺乏战场控制权,坦克的维修保障难以及时跟进,很多轻伤的坦克无法及时得到修理而抛在前线,最终造成了苏联能屡败屡战。

其实战争不仅仅是武器的精锐的较量,也是各国组织力、维修机动力、后勤保障的多方面的综合。徒有钢铁雄心般的坦克也只会如伊拉克和纳粹德国一样,日久便钝化,为对手逐个击破,最‬终‬以‬失败告终。